
10月13日,神農城廣場,肖賽平帶領大家跳廣場舞。謝慧/攝
“每當夜幕降臨、華燈初上時,神農城廣場的東北角就有一支100多人的廣場舞隊,隨著音樂翩翩起舞。站在最前面的領舞者肖賽平,是廣場舞隊的組織者,為了這個業(yè)余的隊伍,她付出了很多,非但不收取分文報酬,還自掏腰包購買了音響設備,為大家免費發(fā)放舞蹈服,買來礦泉水供大家解渴……”
近日,讀者周女士找到晚報,希望能代她們100多名廣場舞愛好者,向義務領舞者肖賽平道一聲感謝。
在這封700多字的感謝信中,寫滿了領舞者肖賽平的“事跡”:春節(jié)、元宵節(jié),肖賽平會為大家準備糖果禮物;三月三,肖賽平特意從飯店預訂百余份薺菜煮雞蛋,給姐妹們每人分一碗……
看著周女士的感謝信,記者也很好奇:肖賽平是一個什么樣的人,她為什么這么做?
2010年的夏天,住在天元區(qū)匯達花園小區(qū)的肖賽平,在移動大樓前坪散步時,被一支正在跳舞的隊伍吸引住了。“當時覺得挺有意思,就跟在后面學了起來。”肖賽平說,當時領舞的劉隊,熱情邀請她加入了廣場舞隊伍。
因為學得快,肖賽平對自己的舞技越來越自信,學得也更起勁了,并逐漸成為隊伍的主干成員,參與廣場舞隊的大小事務。
2011年10月份開始,因移動大樓前坪的場地不能跳舞了,肖賽平主動幫大家聯(lián)系了另一個場地——神農城廣場,讓大家能繼續(xù)跳廣場舞。
肖賽平說,自己的家庭條件還不錯,以前喜歡打麻將,整天在“麻壇”里泡著,但自從跳了廣場舞后,她已經(jīng)有2年時間沒打過麻將了,甚至看到麻將就會反感。心態(tài)越來越年輕,人也跟著精神起來。
今年元月30日,以前的領舞劉隊決定改行做生意,不再教廣場舞,想解散舞隊。一聽到舞隊要解散了,肖賽平很是不舍,當即決定,自己接手領舞一職,教大家跳舞。
第二天,她扛著臨時新買的音響上陣了。之前,跳舞的隊員每天需繳納一元錢學費,但肖賽平接手后,覺得麻煩,直接省掉這一環(huán)節(jié),讓大家免費學跳廣場舞。
既然領舞的擔子壓在自己肩上,就不能臨時怯場,為了能當個稱職的領舞,白天,肖賽平就在家中挑選音樂,并跟著視頻自學舞蹈;晚上,就將舞蹈一步步分解,細心向大家傳授。她還特意購買了一個音樂播放器,每天在家中、車上播放當天要跳的曲子,以便盡快熟悉。
同時,她還悉心鉆研音樂:歌曲的前奏長了,她就根據(jù)需要刪掉些;前奏太急,會搞不贏手腳,她就自己剪輯一段音樂在前面。同時,每首歌曲開場前,她還會細心提示“一二三四,五六七走”,讓學舞的隊員能及時跟上。
因為她選擇的歌舞有個性,動感力強,與別的廣場舞隊不同,每個隊員都會稱贊:“肖賽平選的歌好聽,教的舞也好看。”
幾個月下來,肖賽平的廣場舞隊不斷壯大起來,從最開始接手的幾十人,擴大至現(xiàn)在的150多人,她還為隊伍取了個名字,叫“神農城快樂舞團”。隊員年齡也從20歲到80歲不等,男性隊員也從三名增加到了七八名。
雖然每天都要獨自搬運碩大的音響,器材耗損要花費不少錢,朋友的聚餐不能經(jīng)常參加了,更不能常去看望遠在北京的兒子……但肖賽平認為,為了舞蹈隊,這一切都是值得的,“因為我從這中間感受到了快樂,也希望姐妹們能有個平臺鍛煉身體,健康快樂過好每一天。”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