株洲完成兩例造血干細胞捐獻,將挽救兩名患者的生命
株洲文明網(wǎng)  2021-05-28 09:59:00

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康雅琳。易楚曈/攝 圖片來源:株洲晚報

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付強。易楚曈/攝 圖片來源:株洲晚報
  5月25日至26日,株洲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付強、康雅琳二人順利完成造血干細胞混合懸液采集,兩粒“生命的種子”將飛赴青島、廈門,用于挽救兩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。
  “捐獻造血干細胞跟治病救人沒區(qū)別”
  5月25日上午10時,株洲市中心醫(yī)院心內(nèi)科主治醫(yī)師付強靜靜地躺在湖南省人民醫(yī)院的病床上,鮮紅的血液緩緩流入血細胞分離機,而后分離出血小板,再流回血管。
  “感覺還行嗎?疼不疼?”病床一側(cè),妻子李艷輕撫著付強的額頭,溫聲細語地詢問著他的身體狀況。
  與此同時,一旁的醫(yī)院醫(yī)務(wù)工作人員則將患者的感謝信遞至李艷手中。“您好,我是將要移植您骨髓的患者。白血病已折磨了我7年,當我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時,您的善舉再次為我人生無盡的黑暗點燃了一盞明燈。感謝您給了我又一次生命,挽救了我們整個家庭。”讀完信件后,李艷淚眼婆娑。
  據(jù)悉,經(jīng)過5個小時的捐獻,付強共被采集了209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。該粒“生命的種子”即日將被空運至青島,用來挽救一名95后男青年的生命。
  “救死扶傷本就是醫(yī)生使命,捐獻造血干細胞跟咱醫(yī)生平日治病救人沒區(qū)別,都是職責所系。”付強希望此次捐獻能讓這位白血病患者早日康復(fù),同時也呼吁更多人參與到志愿捐獻的隊伍中來。
  80后幼兒園園長捐髓挽救4歲男童
  80后幼兒園園長康雅琳來自醴陵,26日捐贈的造血干細胞將挽救廈門大學中山醫(yī)院一名4歲的地中海貧血癥患兒。
  在賓館等待捐獻的日子異常難熬。“因為對捐獻造血干細胞不夠了解,來之前我就做好了上手術(shù)臺扎脊椎、抽骨髓的準備,但即便如此,我還是會有些緊張與不安。”
  “幸虧有市紅十字全程的關(guān)心與關(guān)懷,以及微信群中胡老師的答疑解惑,這才幫助我從緊張、焦慮的情緒走了出來。”康雅琳介紹,在株洲捐獻造血干細胞微信群中,來自建寧中學的第16例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胡曉虹老師不斷為她加油鼓勁,并與她分享了捐獻造血干細胞后的個人生活、工作經(jīng)歷,徹底消除了她對捐獻造血干細胞影響身體健康的恐懼心理。
  “言傳不如身教,老師捐獻造血干細胞,用以挽救別人的生命,這比在課堂上講大道理更強,更能詮釋什么叫做樂于助人。”康雅琳說。
  “我最希望的是聽到孩子移植手術(shù)一切順利。”康雅琳說,雖然兩人素未謀面,天各一方,但他們卻以一種跨越地理空間的方式“血脈相連”。“這樣的事情一輩子能做一次,就感覺特別有價值。”
  相關(guān)鏈接
  株洲已有18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
  非親緣關(guān)系捐獻造血干細胞是治療白血病等惡性血液病最根本的途徑,并且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的健康沒有任何影響。株洲已有18位志愿者完成了造血干細胞捐獻:2005年11月周靖之,2008年7月蔣旭勝,2014年8月諶曉琪,2015年9月張世文,2016年11月劉馭龍,2018年1月李超,2019年2月劉星星,2019年4月寧子文,2019年7月陳壟,2019年11月顧曉芳,2020年4月葉曉卉,2020年6月徐馳怡,2020年10月丁艷,2020年10月禹學佩,2020年11月黃永華,2021年3月胡曉虹,2021年5月付強、康雅琳。(株洲晚報融媒體記者 易楚曈 通訊員 劉靜)
作者:
編輯:文小墨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編輯:文小墨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

發(fā)布廳

志愿服務(wù)
全民閱讀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