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蘇虎說,這些都是受助學生的材料 記者 戴凜/攝
蘇虎從來也沒想到,自己竟會從一名戶外玩家轉(zhuǎn)型成為一個公益團隊的領頭人,他更沒想過自己“微不足道”的奉獻還會登上2015年11月的“中國好人榜”。上周,記者在采訪蘇虎時,這名謙虛的株洲漢子表示,都是大家的愛心,才讓這個團隊堅持走到今天。
從驢友到公益團隊“掌門人”
蘇虎今年44歲,是一家公司的總經(jīng)理,老家在株洲天元區(qū)三門鎮(zhèn)。上周采訪他時,蘇虎穿著沖鋒衣、登山鞋,一副戶外玩家的裝扮。他說,正是因為喜愛戶外運動,才有機會組建這樣一個助學公益團隊。
六年前,蘇虎組建了一個叫“雪域天堂”的戶外運動QQ群。2009年2月,蘇虎和一批“驢友”登上炎陵神農(nóng)峰,在返程途中經(jīng)過策源鄉(xiāng),了解到這里有一些貧困家庭很難支付小孩寄宿的伙食費用。蘇虎決定和驢友到策源學校看看,結果一些實際情況給了蘇虎很大震撼。
回株洲后,蘇虎在群里發(fā)起號召,為貧困孩子進行一對一助學,每學期600元,至少捐助到小學畢業(yè)或初中畢業(yè)。馬上就有幾個驢友響應。
助學路上遇意外,但好人有好運
隨后,蘇虎趕在策源學校開學之際,組織了驢友前往學校實地調(diào)查,并帶去了首批文具、書籍等物資。
“第一次去調(diào)查就遇上大雨,車子就滑到了坑里,好在人都沒事。”蘇虎回憶說,當車子開到107國道茶陵和炎陵交界的一處轉(zhuǎn)彎時,由于天黑路滑,自己的車子滑進路邊的坑里,直到晚上10點多,才把車子拖出來。為了趕時間做調(diào)查,大家繼續(xù)趕路,直到次日凌晨1點多才到達策源鄉(xiāng)學校。到了學校,老師為他們安排了幾間教室,蘇虎和驢友們就在教室里搭起帳篷睡覺。
清早,蘇虎開始了解學校的情況,學校也組織了17名貧困生,他們大都由爺爺奶奶帶到學校和蘇虎團隊見面。
“當時有個10歲的男孩和我兒子一樣大,個頭卻差了一大截。”蘇虎選擇了這個男孩作為自己一對一幫扶對象。另外16名貧困生,也很快被驢友們“認領”。
讓愛心不斷延續(xù)的感人故事
一開始,大家只是驢友在群里組織幫扶,但很快,大家就把這個活動向朋友宣傳和推廣,愛心隊伍變得更大了。有公務員、有實業(yè)家、也有普通的打工者,既有株洲本土人,也有外省的愛心人士。
株洲市農(nóng)科所干部周更新,2010年在策源學校資助了一名學生,后因患肝癌去世,他的妻子鄧老師在整理遺物時,發(fā)現(xiàn)學生家長發(fā)的感謝信,于是決定讓兒子把父親的愛心幫扶延續(xù)下去。如今,兒子去北京工作了,鄧老師又接下了這個任務,繼續(xù)進行資助。
彭娜,一個株洲生活的普通打工妹,充滿愛心。七年來,每個學期開學時,她都會協(xié)助蘇虎與學校聯(lián)系,確定助學時間,督促愛心人士將助學資金籌措到位,同時,以自己微薄的薪資,資助了三名困難學生。
周三權,株洲市公交公司的一名員工,自己堅持助學活動,同時發(fā)動了公司6名同事參加“一對一”助學。
“既然開始,就堅持下去”
據(jù)蘇虎統(tǒng)計,愛心團隊助學6年以來,已資助80余名貧困生。最多的時候,他同時資助了三名學生。妻子也支持他行善事、做好事。
“既然開始了,就必須堅持。”蘇虎說,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,難的是堅持。現(xiàn)在有這么多愛心人士加入團隊,大家都是被整個團隊的熱情所感動和鼓勵。雖然自己入選“中國好人”,但這是整個愛心團隊的榮譽,他們會把這份愛心繼續(xù)堅持下去。(株洲晚報)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