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學習和弘揚雷鋒精神專訪】雷鋒伴我40載 只要有人需要 就力所能及的搭把手

杜祖恒收集的雷鋒不同時期的雷鋒影像
生活在株洲,他不僅是一個愛收集雷鋒影像的人,還是一個活雷鋒。40年里,他收集了雷鋒不同時期的書籍100多本,畫片50多幅,真實照片近100張;他說只要還有一口氣,就要力所能及的把雷鋒精神傳承下去。他是株洲67歲老人——杜祖恒。
封存的記憶
翻出堆在屋里的各種雷鋒影像、資料,杜祖恒總是小心翼翼。在他的記憶深處,每一張照片,每一幅畫片都有一個故事。
“這是我讀中學時收集的一張雷鋒海報,那也是我剛剛接觸到雷鋒這位人物。”戴上眼鏡,杜祖恒邊端詳著畫面中的雷鋒邊告訴記者。他說,自己在初中時是班里的文藝宣傳干事,那時候學習雷鋒正熱,雷鋒也就開始慢慢走進自己的生活。
“雷鋒是個普通窮人家的孩子,但他助人為樂的心卻是富裕的。”杜祖恒說,學生時代,雷鋒就像一股浪潮,推著自己往前。節(jié)約、尊老愛幼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……這些東西慢慢的也滲入了自己的生活。
在杜祖恒的記憶里,那個時候只要見到有關雷鋒的書籍、畫片……自己都會保存起來。就像現(xiàn)在的人追星一般癡迷,不同的是,他更多的迷戀是雷鋒的精神。畢業(yè)參加工作后,杜祖恒一直延續(xù)這種迷戀,他還清楚的記得收到雷鋒第一張真實照片時的激動。

杜祖恒收集的雷鋒不同時期的雷鋒影像
生活中的雷鋒
雷鋒其實也是一個普通人,甚至他做的事很多都是普通人可以做的事。正是因為杜祖恒是這樣理解雷鋒精神的,所以在生活中他不知不覺中踐行著雷鋒的精神。
讀中學時,杜祖恒撿到一個裝有四百多元現(xiàn)金的包,四百元當時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是一筆超大的誘惑,但他的選擇是,在原地等待失主,遲遲未等到,他就把錢包交到了學校。因為拾金不昧,杜祖恒收到了老師的表揚,成為了同學們學習的榜樣。也是從哪個時候開始,“助人為樂”的種子就此在他心中生根發(fā)芽。
工作后,杜祖恒也不忘幫助他人,哪位同事家有困難,他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。那是在1979年的冬天,單位年底給職工發(fā)了一床新棉被,妻子正高興地等待著他領回來換下自己家里的那床舊棉被時,他卻空手回來了。原來,杜祖恒把新領回的棉被送給了樓下的獨居老大爺。他跟妻子解釋說,老大爺?shù)哪谴裁薇粚嵲谔茽€了,老人又怕冷,所以就先給他用了……我們這個床棉被還能將就,等明年一定給自己家里換一新棉被,杜祖恒的這番解釋一用就是6年,因為在他的心里總有比自己更需要新棉被的人。
像這種“助人為樂”的事情,杜祖恒自己也數(shù)不清了。在“學雷鋒”的這幾十年里,杜祖恒不僅自己學,還要求家里人,發(fā)動身邊的人一起學。他常說:只有學雷鋒的人多了,愛的力量才會強大,生活中才會有更多的美。
我現(xiàn)在67了,幾十年走來,我覺得雷鋒一直在我身邊,伴著我。杜祖恒的雷鋒理念就是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“搭把手”。杜祖恒說,年輕時遇到年老的人提著重物,他會主動上前搭把手;遇到捐款,他會傾囊相助……現(xiàn)在雖然年紀大了,但是在公交上,遇到小孩或年紀大點的,自己還是會按耐不住給對方讓個座。
“在他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上前搭把手,不僅他們好過些,我自己心里也舒坦。”杜祖恒說,自己收集這些東西不圖名不圖利,只是希望后輩別把雷鋒給遺忘了。

杜祖恒收集的雷鋒不同時期的雷鋒影像
榜樣的力量
“我有兩個外孫女,每當我整理這些資料的時候,她們都會問上一句‘為什么’”。杜祖恒說,收集這些東西即占據了家里的空間,也花費了一些不必要的經費。我也知道這些畫冊沒有經濟價值,不能帶來財富,但是我總覺得它有原始的價值。
杜祖恒喜歡給孩子講雷鋒的故事,講自己跟雷鋒的緣起,他希望這能給孩子帶來幫助。另杜祖恒欣慰的是,至少自己家里的后輩都會習慣性的給需要幫助的人“搭把手”,哪怕是簡單的一個讓座……
“我想把這些東西都捐出去,放到一個可以讓更多的人可以看到的地方。”這些東西雖然已經跟自己有了感情,但這仍是杜祖恒的一個心愿。杜祖恒覺得現(xiàn)在很多時候,社會把雷鋒精神捧高了,走過場的東西占據了很大的部分,其實我們不一定要把每個人都培養(yǎng)成雷鋒,我們需要的是讓這個榜樣相隨。

杜祖恒收集的雷鋒不同時期的雷鋒影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