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7日,全國第33個教師節(jié)到來之際,株洲石峰區(qū)清水塘街道大沖村老年大學,86歲的程壽祺老人義務奉獻了18載的教育事業(yè)完美收官了。
1999年,這家全市首個村級老年大學成立。18載里,程壽祺是創(chuàng)始人、校長,也是政治時事課的老師,這份純義務的事業(yè)他一直堅持著。
開辦村級老年大學,讓拿慣了鋤頭的老人心甘情愿地走入課堂聽課,并非易事。
農(nóng)村老人的文化水平不高,有些還是文盲,城里老年大學所用的教材并不適合在村級老年大學講授。“離農(nóng)村生活太遠的知識,他們理解不了。”
于是,程壽祺就開設了政治時事課程,說說農(nóng)村政策變遷有關的國家大事,有時還會穿插一些古今故事。每次上課前,他都精心備課。老人們喜歡養(yǎng)身健康類的知識,他就搜集資料,還訂閱了健康報、老年報等,分發(fā)給學員們。
程壽祺還組織學員們唱歌、跳舞、演奏、排花鼓戲,還請來專業(yè)外援,邀請株洲市群藝館和石峰區(qū)文體局的老師不定期來此義務上課。大節(jié)慶日,老年大學藝術團會在村里集中表演,甚至街道、市區(qū)的一些文藝匯演,都有老年大學藝術團的身影。
從家里騎單車到村委會教室這段10多分鐘的路程,程壽祺一走就是18年。2008年和2010年,他兩度獲得了由全國老齡委辦公室、民政部等七部門共同評定的“全國孝親敬老獎”。
“活到老,學到老,奉獻到老。”這是程壽祺老人經(jīng)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。但年事漸高,他也不得不服老。
“找個接班人吧!”親朋好友都再三勸他。年輕人有精力,但要上班工作掙錢;退休干部見識廣,但大多不愿上臺。“因經(jīng)費有限,這是份義務性質的工作,接班人得有十足的積極性和責任感!”村干部們也十分心急。
能者為師。一起見證了這所老年大學全過程的學員程松僑和李林生老人,他們的擔當讓接班有了眉目。與此同時,村里也安排了專門的村干部分擔老年大學的事務。
“他們接手傳承,我放心。”程壽祺老人相信,他的收官是村級老年大學新的開始。(株洲日報)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