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醴陵的付愛媛先后照顧6名老人,如今4名老人已經(jīng)離世。記者 汪成/攝

付愛媛正在照顧父親。記者 汪成/攝
【孝賢檔案】
姓 名:付愛園
年 齡:50歲
家庭地址:醴陵市官莊鄉(xiāng)大橫江村二灣組
孝語錄:既然照顧老人是我的命,那我就做好一點,讓這個家溫馨一點。
醴陵官莊鄉(xiāng)大橫江村,位于醴陵北部山區(qū),是一個離官莊鄉(xiāng)街市十幾公里的偏僻小山村,村里至今仍是泥巴路,交通非常不便。付愛園的家在一個山谷里,山谷里有三棟破舊的黃泥坯房,其中一棟已經(jīng)廢棄,另外兩棟就是付愛園的家。記者去她家的那一天,天空下著小雨,她家開著白熾燈,屋子內(nèi)仍陰暗潮濕。記者看到她家僅有兩臺電器:客廳里,一臺破舊的吊式電風扇,另一臺是放在老人房間里的電視機。
先后照顧了5位老人的付愛園,今年50歲,穿著一身簡單的黑色粗布外套,帶著一臉笑容,在屋子里一邊陪年過七旬的父親看電視劇《梅花三弄》,一邊給父親剝柚子。2008年從外地返回家鄉(xiāng)的公公說,回到家鄉(xiāng)這幾年,他過得十分愉悅,后來其他兒子來接他,他也不肯走了。
照顧3個重病老人
她曾崩潰到大哭
付愛園和丈夫1994年結婚,丈夫是上門女婿。她有7兄妹,她的老公也有8個兄妹,夫妻倆都不是老大。
丈夫為了賺錢養(yǎng)家一直在外打工,照顧老人和兩個女兒的重擔落在了她的肩上,除了婆婆很早就過世外,她一直照料著自己的父母和公公,以及夫妻倆各自的養(yǎng)父。付愛園和丈夫在八九歲時,過繼給沒有娶親的叔叔和伯伯。
父親和公公身體尚可,其他3位老人:付愛園的母親有多年的哮喘病,雖說生活能稍微自理,但不能干活。丈夫養(yǎng)父胃部的消化功能不好,醫(yī)生建議要少食多餐,付愛園得每天給他熬粥,丈夫養(yǎng)父后來雙腳得了水腫,不能下地走路,在床上癱瘓了3年。她的養(yǎng)父在2001年,突然中風,全身癱瘓在床,家里為她養(yǎng)父治病欠下15萬元的外債,在床上癱瘓了7年。
2001年至2008年,是付愛園最苦的8年,3個老人重病,其中2個癱瘓在床,需要每天去服侍。付愛園每天起早貪黑:服侍老人起居,給全家七八口人做飯,送小孩去上學,種了3畝水稻,上山砍柴......有幾年里,付愛園一年到頭沒有休息,身體上的勞累加上親人的不理解,比如她的養(yǎng)父,脾氣暴躁又嗜酒,喝醉了便對著她打罵,她體諒養(yǎng)父多年生活不易,一直默默忍受著。
她說,有時候她砍完柴回來,已經(jīng)是晚上八九點了,家里2個癱瘓老人要換藥,她還要給家里的大大小小洗澡,還要給他們做飯,夜里有老人尿床要給他們換衣褲……“那時全家好亂,都在喊我,有的老人還哭了起來。”付愛園說,她受不了了,也坐在地上哭了起來,她一哭全家都哭了。可哭過之后,付愛園想這樣下去不是辦法,她站了起來擦干眼淚,一件事一件事做,忙到晚上11點多,才將一家老小安撫入睡。
付愛園說,那些年里,她哭過很多回,甚至還病倒過。2007年的一天,她發(fā)著燒,全身無力,胃痛得厲害,但她強撐著,像往日一樣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。第二天她暈倒了,鄰居將她送去醫(yī)院,診斷出她因勞累過度和缺乏營養(yǎng)得了慢性胃炎,醫(yī)生建議她住院治療,她惦記著家里的老人和小孩,不顧醫(yī)生的反對,提了些藥就回家了。
三位老人離世后
公公又住回來了
隨著丈夫的養(yǎng)父、付愛園的公公和母親相繼過世,正當她以為身上的擔子輕了一些,公公又來了。付愛園說,夫妻倆結婚后不久,婆婆就去世了,公公跟著其他兒女離開了家鄉(xiāng)。2008年,公公給夫妻倆打電話,“說他想家了,想回來和我們住,他說我們這離老家近。”付愛園說,“只要老人愿意,就隨他的意,住在我家,我會盡全力照顧好他。”
付愛園說,她也想過放棄,但她放不下家里的老人,“我走了,家里的老人怎么辦”。“這就是命。”后來,付愛園想通了,“既然是命,干嘛不做得好一點,每天開心一點,讓這個家更溫馨一點呢?”
外出打工可以多賺點
但放心不下家里的兩個老人
如今,3位老人相繼過世,付愛園的父親和公公仍然建在,身體健朗,而她的兩個女兒一個嫁人,一個在外地讀書。“跟七八年前相比,現(xiàn)在輕松了很多。”每天除了照顧兩個老人起居,干干農(nóng)活砍砍柴之外,現(xiàn)在有時間陪老人看看電視了。
和老人們住在黃土坯房里,付愛園期待著能像鄰居一樣,蓋一棟三層樓高的紅磚房。不過,她說家里還欠著七八萬元外債,還是七八年前養(yǎng)父生病時欠下的,現(xiàn)在還沒還清。她說,她想跟著丈夫到醴陵城郊的王仙鎮(zhèn)去打工,這樣可以多賺一點,但她放心不下家里的兩個老人,“畢竟兩人年紀大了,需要家里有人照顧”。(株洲晚報)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