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一年中秋節(jié),本應(yīng)人月兩團圓,可在陳曉紅家里,一張椅子卻永遠空了,桌上的那副碗筷不會有人再拿起。18年前,她的父親陳正明與歹徒搏斗,從18米高的陡坡滾下,壯烈犧牲。
做上一道父親最愛吃的水煮鱔魚,去父親的墳前看一看,每年的中秋節(jié),陳曉紅一家用這種方式“團圓”。
“這是爸爸走后的第18個中秋節(jié)”
9月27日早上7點不到,陳曉紅和母親向桂云就為中午這頓“團圓飯”忙碌著。
“這是爸爸走后的第18個中秋節(jié),爸爸,節(jié)日快樂,我們想你……”當(dāng)天,陳曉紅在微信朋友圈里寫下了這段話。
陳正明是一名警察,在1997年與歹徒搏斗時,滾下18米高的陡坡,壯烈犧牲。和他經(jīng)歷類似,截至目前,我市因公犧牲的民警已有29人,2人被公安部、民政部追認為“革命烈士”,陳正明就是其中之一。
“父親去世那年我才18歲,還是警校的學(xué)生,正在醴陵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實習(xí)。那天早上,我還和父親一塊出門上班,沒想到了竟成了永別。”回憶此事,陳曉紅的眼眶紅了。
伴著濃濃的思念,“一家人團圓了”
“他在世時,只要有時間,就會趕回家給我們做上一頓好吃的。”向桂云邊在廚房忙活,邊感嘆道。
當(dāng)天,按照醴陵的習(xí)俗,向桂云準備了新鮮的花生、月餅、清蒸螃蟹,還有一道必不可少的水煮鱔魚。“這是他生前最愛吃的。”在燒制這道菜時,她格外認真。
而在陳曉紅的記憶里,中秋節(jié)總讓人特別期待,因為在這一天,她不僅能吃上“大餐”,還能見到忙碌的父親。“爸爸做的菜辣味十足,可誘人呢。”
臨近中午12點,一頓豐富的午餐出爐。
“爸爸,今天過節(jié),我們一家人也‘團圓’了。”開餐時,陳曉紅特意為父親準備了一副碗筷,斟上了一杯白酒。“住在天上的爺爺,您多吃點……”一旁,陳曉紅的女兒天天不斷地往碗里夾菜。
伴著一種濃濃的思念,一家人的“團圓飯”開始了。
“父親是我一生的驕傲”
“父親是我一生的驕傲,他用犧牲換取了更多家庭的團圓。”陳曉紅說。
18年過去,為了完成父親的遺志,陳曉紅也成了株洲蘆淞公安分局建設(shè)路派出所的一名社區(qū)民警,而她也像父親一樣始終忙碌著。
幾年前的一天,陳曉紅下班回家,走到建設(shè)路與體育路交會處時,看到一個男子正在偷手機,她想都沒想就沖了上去。
吃過午餐后,陳曉紅便馬不停蹄地趕往醴陵烈士陵園,去看望葬在那里的父親。“我要向爸爸匯報現(xiàn)在的工作情況呢。”她說。 (株洲日報記者 劉瓊 實習(xí)生 孔蒙蒙 通訊員 婁娉)
編輯:韻曈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