瘦高的身材,白發(fā),說起話來聲若洪鐘,他是年近八旬的黃俊儀。
中車南車長江車輛株洲分公司所在的430地區(qū)有2萬多人,其中青少年4000余人,黃俊儀擔任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、主持日常工作17年。
曾代表鐵道部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觀禮,這份巨大的榮譽,一直激勵著退休后的黃俊儀發(fā)揮“余熱”,他選擇為青少年服務,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。
“我想在有生之年,發(fā)揮自己的余熱,看到孩子們在陽光下成長。”
少時榮登天安門,老來關心下一代
黃俊儀是醴陵人,1962年從西安車輛廠調(diào)入原株洲車輛廠。
那一刻的輝煌,老人銘記終身。
“那是1958年,一天晚上,忽然有人來敲門,通知我去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。當時那個激動啊,整個晚上我都沒有睡著。”黃俊儀回憶,那年的9月30日,他抵達北京,住在鐵道部招待所。他清楚地記得,吃晚餐時,鐵道部部長還給來觀禮的代表們敬酒。
“10月1日,天氣晴朗。周恩來總理主持國慶觀禮儀式。那天,雖然我站在最后一排,但幾米外就能清楚地看到毛主席、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。”黃俊儀說,大伙都用最大的聲音喊著“毛主席萬歲”。
這份激情,歷經(jīng)歲月卻難以退卻,也令他擔起了發(fā)揮“余熱”的責任。
退休后,他走進關工委,拿出當年攻克技術難關的智慧,關注青少年成長:4000多名青少年,從此走進老人視野,成為他生活和工作的重點。
領青年才干成才,助落困家庭脫困
多年來企業(yè)一線和管理工作,讓黃俊儀敏銳覺察到關工委的“優(yōu)勢”:企業(yè)“五老”成員多,有很好的互動場所和資源。
大學生王利至今記得與黃俊儀見面的場景,“記得是一次主題為‘青春、責任、奉獻’的座談,我才知道他有那么多傳奇的故事和經(jīng)歷,但卻平易近人,就像一位父親。”
成長為高級工人技師的何季春、陳文、馬君,當選全國“最美職工”的易冉,都記得前輩黃俊儀,“他是我們的榜樣,給予我們的幫助很大。”
一名老職工的老伴長期重病臥床,兩個兒子一個下崗,一個患病,家庭困難導致兩個孫子面臨輟學。還有一名老職工的兒媳經(jīng)商虧了36萬元,兒子有病因此拒絕入院治療身亡,留下孫子靠爺爺?shù)酿B(yǎng)老金生活……黃俊以得知情況后,及時上門了解情況,并聯(lián)系經(jīng)費讓這些家庭得到資助。
430地區(qū)附近的網(wǎng)吧,黃俊儀經(jīng)常去。他不是上網(wǎng),而是去看有沒有未成年人出沒。
黃俊儀說,看到青年茁壯成才,孩子在陽光下成長,“我的付出,很有意義。”(株洲日報記者 成建梅)
編輯:韻曈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- 義烏男子17歲時在株遇“一面之恩”苦尋35年感恩
- 株洲師徒兩人不顧威脅抓小偷 獲見義勇為獎金
- 相濡以沫55載 株洲老夫妻談戀愛時曾每周一封情書
- 株洲好男人沈長生18年如一日照顧重病妻子
- 株洲:他獻余熱為孩子成才護航 助落困家庭脫困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