烈日下,垃圾堆中,黃澤正在對市容問題拍照上傳。圖片來源:株洲日報/株洲新聞網(wǎng) 記者 李翔/攝
7月22日,大暑,赤日炎炎。
23歲的黃澤,在陽光下“開跑”。他是株洲天元數(shù)字城管信息采集員,每天的工作是“找茬”,找的是市容市貌的“茬”,并及時上報給數(shù)字城管指揮中心。
指揮中心的軌跡追蹤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他這個月來,平均日行近40公里,相當于一個國際馬拉松的賽程。“之前被朋友稱作‘小鮮肉’,一個夏天與日光的‘親密接觸’,現(xiàn)在成了‘曬肉’。”黃澤自嘲著說,在微信朋友圈,他的步數(shù)長期占據(jù)好友中第一名。
剛到保利花園小區(qū),幾位中年婦女便招呼黃澤過去。 “小黃,快來快來,我們樓下的下水溝堵了。”
“這么熱的天,堵了得多大味啊,別急,我馬上上報問題,保證一天內(nèi)有人處理完畢!”黃澤一邊拍照,一邊“安撫”起幾位居民。
“我去給你倒杯水去!”一位張阿姨從板凳上站起。“阿姨,別麻煩了,不用不用,前面還有問題呢。”黃澤招招手,轉(zhuǎn)身離開。
此時的黃澤,臉上早已爬滿了黃豆大的汗珠,頭發(fā)也變成一撮一撮的,汗水濕透了湛藍的制服。
顧不上擦汗的他,鎖定了新目標——“前面有建筑垃圾。”已經(jīng)練就一雙“火眼金睛”的黃澤,指著前方30米開外處小跑上前。他舉起手中的手機,邁開步子繞垃圾一周,“咔嚓咔嚓”地拍下眼前的一幕。
“接下來,我要將圖片和內(nèi)容上傳,通知街道辦事處,會有專人盡快處理。”黃澤介紹,他最多的一天上報了60條信息,這意味著平均幾分鐘就要找出一個問題,這場“馬拉松”沒有間歇。
低頭一看手機,黃澤發(fā)現(xiàn)之前上報的一個問題顯示處理完畢。“現(xiàn)在得回五一新村核查,走。”他頂著烈日繼續(xù)前進。(株洲日報/株洲新聞網(wǎng))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