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國維和步兵營前,這群年輕的株洲軍人與戰(zhàn)友的合影。(易蓉/提供)

何花明與當?shù)匦∨笥言谝黄稹?

孟加拉國軍人在接受何倩采訪后與其合影。
【引子】
2月21日,元宵佳節(jié)前夕,國內(nèi)爆竹聲聲一派祥和。而遠在萬里之外的非洲南蘇丹,卻響起了警報聲。
“各單位注意,因近日難民營遭襲,難民向聯(lián)南蘇團工作區(qū)游行逼近,投擲石塊,甚至準備翻過鐵欄大門,立即啟動緊急預案!”
披掛防彈衣,領(lǐng)取槍支彈藥,3分鐘快速集結(jié),維和士兵何花明等全副武裝。這個新年,就在動蕩中度過。
去年12月,應(yīng)聯(lián)合國邀請,中國第二批赴南蘇丹(朱巴)維和步兵營——楊根思部隊的700名官兵出征,開始執(zhí)行為期12個月的維和任務(wù)。
而在這群“中國藍盔”中,就有何花明等9名來自株洲的80后、90后。近日,記者通過微信語音,聽他們講述首次維和之旅。
春節(jié),他們?yōu)槭澜绾推绞貧q
“楊根思海外維和部隊向全國人民拜年,恭祝偉大祖國繁榮昌盛、國泰民安,祝全國人民新春快樂、猴年大吉!”2月7日除夕夜,何花明一家人早早地湊在電腦前,觀看他的拜年視頻。
“那個就是我家明伢子!一年不見,黑了、瘦了!”何媽媽一眼找到了兒子,湊近屏幕瞅了又瞅。
1989年出生的何花明,2008年應(yīng)征入伍,成為楊根思部隊警衛(wèi)偵查連的一員。入伍后,他連續(xù)5年獲評優(yōu)秀士兵,2014年還曾榮立三等功。
去年12月,何花明選擇了“萬里赴戎機”,參加中國赴南蘇丹首都朱巴執(zhí)行為期一年的維和任務(wù)。
那里,氣溫常年在26℃至50℃之間。這些天,朱巴白天的氣溫更是高達55℃。維和官兵們個個臉色黝黑。
更嚴酷的是局勢。
南蘇丹,這個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,曾經(jīng)歷了非洲歷史上時間最長的內(nèi)戰(zhàn),有近20萬難民。為此,聯(lián)合國分別在南蘇丹建立了6個難民營,并派出聯(lián)合國維和警察保護難民的安全。
“以朱巴為例,那里的難民營周邊盤踞著很多黑幫勢力,經(jīng)常夜襲難民營。保護當?shù)仄矫瘛⒕褪蔷S和警察的工作之一。”除夕那天,何花明和隊友們?nèi)炀洹?
何花明至今印象深刻,大年二十九下午三時,營區(qū)里特地播放了央視春晚。“這是我第一次白天看春晚。”
南蘇丹與國內(nèi)有5個小時的時差,午飯后的間隙,成了隊員們與家人的通話時間。錄下通話語音,那是必須的!勤務(wù)之余還能聽聽家人的聲音。
“春節(jié),我們?yōu)槭澜绾推绞貧q,很值。”幾天前,記者接到了何花明——記者的初中校友發(fā)來的信息。
紅裝、武裝,她轉(zhuǎn)換自如
“中國藍盔”里女兵不多,而剛滿20歲的株洲妹子何倩,是軍營里難得的“多面手”。
2014年冬天,剛考入湖南農(nóng)業(yè)大學才幾個月,何倩說服家人投筆從戎。
“南蘇丹的風俗很保守,女兵為當?shù)嘏浴和瘓?zhí)行警戒、救援任務(wù),比男兵方便。”
“在南蘇丹,我最突出的感受是祖國的強大。”何倩說,南蘇丹太窮了,窮到男人女人都沒有衣服穿,白天披塊爛布,晚上就用爛布裹著睡覺,好在這里不冷。每周一,何倩都會去難民營發(fā)放物資,幫助醫(yī)療隊處理病號。
維和不過2個月,第一次與戰(zhàn)爭如此接近,她多了份成熟與大氣。
每一次經(jīng)歷,她都會寫成文字。“我想用文字讓更多的人知道維和部隊,關(guān)注世界上另一片天空的現(xiàn)實與渴望。”“學霸”出身的何倩還是維和部隊的新聞骨干,她更認可自己筆桿子的力量。
“穿上武裝,展示的是中國軍人的鐵骨,換上紅裝,秀出的是中國文化的博大。”站崗、巡邏,何倩穿軍裝,當然她的宿舍里也掛有幾件裙裝。
2月21日,孟加拉國營區(qū)舉辦文化交流節(jié),日本、孟加拉、埃塞俄比亞、尼泊爾、韓國、印度等國的維和部隊,都表演了各自國家的特色節(jié)目,而何倩與戰(zhàn)友們的茶道、書法、美食、民族舞蹈,也贏得了各國嘉賓的好評。
“姐姐,新年快樂!我們看到了你和非洲小朋友一起送來的新年祝福視頻。以前我不明白,身為學霸的你,怎么會去那種又苦又累又危險的地方。看著你每次去難民營巡邏,車輛經(jīng)過之處總能引來一大群懵懂可愛的小孩,他們十分流利地說‘中國你好’‘中國萬歲’的中國話。而你抱著小朋友時,笑得那么明媚,我好像知道了你所堅守的原因是什么,我的英雄,等你凱旋!”
幾天前,何倩收到了妹妹的信,家人的理解,正是何倩維和的初衷和收獲。
在那里,“藍盔勇士”都成了“網(wǎng)蟲”
離家千萬里,方知國是家。
在異國維和的日子里,最難忍受的,是孤寂和對家鄉(xiāng)親人的思念。
“老公,你到了嗎?”去年12月14日,黃勇第一次踏上維和征程。在南蘇丹裝上手機卡后收到的第一條微信,是妻子發(fā)來的。當他聽到妻子那熟悉而又遙遠的聲音時,眼淚瞬間掉了下來。
參軍多年,從戀愛到結(jié)婚,黃勇已有四五年沒回家過年了。從去年9月份開始進行維和集訓,一直到出國這段期間,他甚至錯過了女兒的出生,至今連一張全家福都沒照過。
“看,這是我的小寶寶!”一有機會,黃勇就會秀女兒的照片。而在“中國藍盔”的微信公眾號上,“最萌軍娃”的投票比賽,成了兵哥哥寄托思念的平臺。
網(wǎng)絡(luò),成了“藍盔勇士”最大的寄托。有時間,就在線聊天;沒時間,則相互留言。
但這樣的“網(wǎng)戀”并不浪漫。黃勇的妻子在家鄉(xiāng)上班,有時候忍受不了寂寞,她會哭著向丈夫傾訴。每次發(fā)泄完,又怕影響他工作,就不停地說:“我沒事,你放心。”
這樣的“網(wǎng)戀”,是維和官兵們的常態(tài)。剛新婚不久的張武,異地戀的袁章虹,還有等著相親的吳樂,急著找對象的何花明,90后的胡江雄、羅強、易鐵山…… (株洲日報/株洲新聞網(wǎng))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