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同學們的書法“小老師” 戴凜/攝
他叫陳軼坤,今年10歲,是株洲石峰區(qū)光明小學五年級的小朋友。圓圓的腦袋,總是帶著一條鮮艷的紅領巾,端正地坐在課桌椅前,顯得格外精神。其實,他與其他的孩子有些不一樣,因患有疾病,他的雙腳無法站立。但這并沒有成為他成長道路上的羈絆,他不僅成績名列前茅,書法作品多次獲獎,甚至在操場、羽毛球場上,也時常能看到他的身影。
“折翼”的小天使
不能走就在地上爬
十年前,陳爸、羅媽迎來了家中的第一個小寶貝,取名陳軼坤。然而這一家子還沒有嘗夠幸福的滋味,一場低燒就讓2個月大的小軼坤無法站立。家人四處求醫(yī),但診斷結果仍為:疑似脊椎空洞,膝蓋以下不能控制,可能將來都不能正常行走。
軼坤五歲時,父母打算把他送進幼兒園,但他們也擔心,兒子不能像別的正常孩子那樣跑跑跳跳,和其他孩子在一起會不會自卑。好在一切的擔心都是多余的,小軼坤和小朋友在一起學得快樂,玩得開心,不能走,小軼坤就在地上爬。老師也說,這孩子學習好,習慣也好,與小朋友們在一起快樂得很。
不過隨著年齡的長大,軼坤各方面的意識也越來越清晰。有一天他問爸爸,“為什么我不能走路?小朋友們一下課就到教室外面去玩,而我只能呆在教室里”。爸爸含淚向兒子說明了原因,鼓勵兒子說:“長大了,你一定可以走路的。”
他從不放棄任何一節(jié)課
甚至要求坐著輪椅打球
2009年,軼坤開始上小學了。每天早晨,羅媽媽會推著輪椅送兒子到學校的教學樓下,再把兒子背進教室上課。但兒子中途要上廁所,有時還要換教室上課,這怎么辦呢?
一開始,是班主任老師湯曉丹當起了“校園媽媽”,在課間幫著軼坤倒尿壺、背著他去上廁所、上課。軼坤說,湯老師好像和他有心靈感應,每當他想上廁所了,湯老師就總能出現。到了三年級時,湯老師已經開始有些背不動小軼坤了,但班里的小男子漢們也長大了,他們在耳濡目染中,也紛紛加入到了幫助小軼坤的行列中。
軼坤的飯盒平常放在校門口,每天中午食堂工作人員會幫他打好飯菜,然后同學們再幫他把盒飯帶回教室。
每天一下課,就會有一群小伙伴簇擁到軼坤的身邊幫忙。“我們也偶爾會幫他倒尿壺,沒覺得臟或者不好意思。”一位女生笑著說。換教室時,總有“小男子漢”挺身而出把他背上,其他小伙伴們則跟在身后扶著。“不管是體育課還是音樂課,軼坤從沒打算放棄過,同學們也很支持他。”湯老師說,在體育課上,別的孩子用腳跑,他就滾著輪椅一起跑。如果他的手累了,同學們就會推著他一起跑。連羽毛球、乒乓球場上居然也有他的身影。老師說,軼坤現在換上了電動輪椅,他還要求坐著輪椅和同學一起打球。
“他沒覺得自己和別人有什么不一樣,他也有信心能和其他孩子做得一樣好。”湯老師說。
他是同學們的“小老師”
成績優(yōu)異,還堅持練習書法
在生活中,同學們是他的好幫手,而在學習上,他又成了同學們的小老師。
軼坤的成績名列前茅,上個學期,他以班級第二名的成績榮獲了“三好學生”的稱號。他還堅持每天練習書法,第一次參賽就獲得了石峰區(qū)一等獎。在今年的石峰區(qū)中小幼藝術節(jié)美術作品評選中,還獲得了軟筆一等獎、硬筆三等獎。班上開展的“一幫一、手拉手”互幫互助活動里,軼坤每次都是大家爭著想要的“小老師”。同學學習上有困難,只要他能解決的,一定會耐心地講解直到同學弄懂了為止。
陽光少年懷勵志夢
希望有一天能獨立行走
為了有一天能夠自己獨立行走,軼坤堅持參加矯形、肢體鍛煉。這是一個艱巨而痛苦的過程,開始時疼痛難忍,他也哭過、鬧過,但從沒放棄。現在雖然自己還不能走,但醫(yī)生說已有70%的希望了,只要堅持,離“獨立行走”也就不遠了。
“我的今天,來源于愛我的家人、同學、老師。沒有他們的幫助,我的生活不會這么快樂”。班會課上,同學們談起各自的夢想。軼坤則這樣說,他的夢想是當一名醫(yī)生,他要為像他這樣被病痛折磨的人們解除痛苦,帶來希望。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晚報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