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福恩對患有精神病的妻子不離不棄,以愛相守。譚浩瀚/攝
40年,14000多天,董福恩對患有精神病的妻子不離不棄,以愛相守。今年,老董與妻子已邁入金婚。常人眼中這些難熬的日子,在董福恩筆下,卻化作一首《金婚賦》:“相濡以沫五十春,甘苦相依度光陰。無情歲月增中減,有味人生情意真。子孝媳賢同堂樂,和睦一家享天倫。心中有愛無他憾,舉杯暢飲慶金婚。”
相愛:
23斤的糧票,她節(jié)省出4斤給他吃
董福恩是江蘇人,他與妻子的相識相戀在株洲。
1958年,21歲的董福恩被分配到株洲車輛廠,也結識了小他3歲的女孩庾紀英。“她對我,是真心好。”回憶起那段歲月,董福恩臉上仍是幸福洋溢。1960年,正是經(jīng)濟困難時期,每人每月只能分到23斤糧票,而庾紀英卻能省下4斤留給董福恩。
1964年,兩位戀人結婚了,并先后有了兩個兒子。老董說,當時,妻子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,她勤勞和善,細心體貼,洗衣服、織毛衣。董福恩也不愿讓妻子獨自操勞,他會做中山裝、襯衣、襯褲,甚至孩子的尿布。日子雖清苦,卻其樂融融。
一日夫妻百日恩,這就是董福恩對婚姻的理解,也是他對妻子相守的承諾。
不棄:
組織批準離婚,他拒絕了
1972年,庾紀英患上甲亢。因為要強,她沒在意自己的病情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她的脾氣越來越暴躁,并開始在家里亂摔東西,甚至提出離婚。最后,經(jīng)醫(yī)院診斷,她患上了甲亢誘發(fā)的精神分裂癥,由于拖延時間過長,基本難以治愈。
從此,董福恩這邊照顧孩子,那邊照顧妻子。“你是誰?為什么老住我家?”妻子一發(fā)病就不認識他,甚至連打帶罵。董福恩也不爭吵,常常自個帶了被子,去辦公室過夜。每年,庾紀英都會發(fā)病,幾乎半年都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療。董福恩照顧好一家老小,就往醫(yī)院跑,他總是問醫(yī)生,妻子什么時候能出院?哪怕接回家住幾天也是好的。
“你這個情況,組織可以批準離婚。”看到幾年來董福恩一家的遭遇,領導特意找他談話,換作別人,早已應允,可老董毫不猶豫地拒絕了。“我不想她一個人過,孩子們也要有個媽。”他說,“這是我的責任,我不能推給社會。”
相守:
“她聽不懂,我還是想與她聊聊天”
每天,老董都會跟妻子聊天。“她只是活在了另一個世界。”老董說,妻子患病后,常常昏睡,那樣對身體不好,于是,他就常拉著老伴兒聊天。“不過,經(jīng)常是我講東,她講西。”他說,“我說的她不懂、不聽,但我還是想跟她聊聊天。”
庾紀英是幸運的。在董福恩的身體力行下,患病的她沒有流落街頭,也沒進孤老院,兒子們盡管條件不好,但對母親十分孝順。
“今年過年,我們和兒孫們一起包餃子、看春晚,每家做兩三個拿手菜,端來聚餐。”面對生活,董福恩知足而平和。他唯一的遺憾,是沒能和老伴照一張結婚照,“剛結婚時條件差,沒照相,后來,老伴生病,照相館也去不了。”老董說,但愿自己身體健康,老伴不再發(fā)病,這樣就能與老伴共度夕陽。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日報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