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13年株洲公益事件圖示 制圖:吳琦
2013湘江毅行現(xiàn)場 記者 汪成 攝
·慈善捐助
“有不少人,每年的愛心活動他們都不缺席”
自2004年啟動“大愛株洲·金秋助學”活動啟動以來,株洲晚報記者鄭煒青一直參與其中。2013年,是金秋助學升級為全市性的公益活動的第三年,也是該項目確立為全市四大慈善項目之一的第一年。在該項活動進行的2個月的時間里,他接到的捐獻電話和短信非常之多,其中,有很多人每年都參加。給鄭記者印象最深的,是一位叫劉修吾的老人,當時來電話的時候,劉老剛好從醫(yī)院出院一個月,行動已經(jīng)非常不便,但第二天,劉老還是拄著拐杖送來了500元,還跟鄭記者說,雖然自己身體狀況不如以前了,但是愛心卻不能缺席。此外,還有李春光、文四清……都是“金秋助學”活動的“愛心常客”。
“2013年的救助活動目標更明確,過程更透明了”
在2013年四大愛心項目啟動以后,株洲市慈善辦主任巫金桂一直負責項目的統(tǒng)籌和聯(lián)絡工作,2013年,給他最深印象的就是,這一年的慈善工作,更陽光、更透明了。他記得,在“大愛助孤”活動啟動以后,慈善辦工作人員跟隨記者開始走訪這些孤兒家庭,推出孤兒檔案,在某區(qū)走訪時,工作人員發(fā)現(xiàn)一家并不符合助孤申請標準,隨后匯報給他,他便重新開始對名單進行新一輪的整理工作。他說,今年四大慈善項目,相比于往年的臨時救助來說,救助目標更為明確,而且監(jiān)督管理、跟蹤走訪都更加透明和嚴厲。
“現(xiàn)在我接受他人幫助,將來我一定會幫助他人”
“金秋助學”受助學生劉歡出生在一個小山村,小時候,母親身體不好,父親靠種菜維持生計。雖然清貧,但是一家人過得十分溫馨。6歲那年,父親被病魔奪走了生命,母親也因意外去世。跟爺爺奶奶生活了3年后,老人身體不好,無法繼續(xù)照顧,劉歡就來到株洲,跟著大姑姑劉正陽生活。去年,她順利地考上中國民航大學。她說,在見面會上發(fā)言后,有一位阿姨就在臺下跟她說,一定要好好學習,還互留了聯(lián)系方式。“現(xiàn)在我接受了別人的幫助,將來我有能力,一定會回饋給其他人,把這份愛心延續(xù)下去。”
·湘江毅行
“參與人數(shù)逐年增加,助學基金也隨之壯大”
李玨舟,徒步湘江環(huán)保毅行主要發(fā)起人之一。
“對于當時的報名人數(shù),根本就沒有預期。”李玨舟稱,第一屆,本是想聯(lián)系在長沙的“湖南百公里毅行”團隊來株洲,后因客觀條件未成行。“第一屆就是在QQ群里發(fā)動。”最后,有160余名報名者和50余名服務義工,一同走完了57公里的毅行全程。
2011年5月,報名人數(shù)首次超過1000人,為了更貼近公益,團隊把報名費引入螢火蟲助學基金內(nèi),而活動的花費基本由贊助商解決。
“報名人數(shù)幾乎每年都比前一年成倍增長。”李玨舟稱。
正因市民每年的熱烈支持,主要依托于此的螢火蟲助學基金也在逐步壯大。“這三年,因毅行籌到了約40萬元的善款,資助了近400個貧困中小學生,涉及50多所學校,主要以茶陵和炎陵等地為主。”
據(jù)了解,往年,毅行所籌款項的用處在媒體以及本地論壇上公布。李玨舟稱,2014年,株洲晚報義工聯(lián)將打造一個“湘江愛心團”的公益項目,包括毅行所籌善款的去處,將引入第三方會計事務所的監(jiān)督。市民可通過此平臺,自主選擇一對一的對貧困生進行支助,而炎陵貧困學生的黃桃也將在此進行義賣。“讓公益變得隨時隨地,也變得更加透明、長久。”李玨舟希望。
【相關(guān)鏈接】
全年成功捐獻遺體4例,較2012年多3例。
近3600名市民及愛心人士參加,較第一屆增加約3400人。
發(fā)放資金500萬元,資助貧困生1000人。
發(fā)放資金120萬元,資助未滿16周歲孤兒500人,每人每年2400元,直至年滿16周歲止。
發(fā)放資金17.5萬元,救助24人。
發(fā)放資金4萬元,救助5人。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晚報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