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婆、何冬明和孩子們。汪成/攝
41歲的何冬明是株洲炎陵縣一名普通的鄉(xiāng)鎮(zhèn)婦聯(lián)與計生工作人員。面對記者的采訪要求,何冬明很害羞。她總是說,“比我孝順的人多的是,就別采訪我了。”上個月底,在炎陵縣婦聯(lián)主席的勸導(dǎo)下,她終于愿意接受采訪。
深夜幫婆婆搓背助其入睡
株洲炎陵縣婦聯(lián)副主席羅永亮說,何冬明的公公71歲了,婆婆66歲了,兩個老人的身體一直不好。
2007年,婆婆余珠妹患上了一種奇怪的皮膚疾病,打針、吃藥都沒有明顯效果。特別是晚上睡覺后,病情更加嚴重,皮膚的瘙癢讓婆婆備受煎熬,老人經(jīng)常坐在床上發(fā)呆。看到婆婆難受,何冬明就會爬起來,先幫老人擦一遍身子,然后用毛巾放入滾燙的姜水中打濕后,再撈出來幫婆婆搓背,之后再擦藥。四五十分鐘后,婆婆終于可以睡個好覺了。
何冬明說,自己就是學(xué)醫(yī)的,針對婆婆的病情和臨床癥狀,通過詢問醫(yī)生和查閱醫(yī)學(xué)書籍,才總結(jié)出了這“一擦”、“一搓”的治療方式。持續(xù)了15天后,婆婆的“疑難雜癥”終于痊愈了。
2009年冬天,公公的老風(fēng)濕病又復(fù)發(fā)了。何冬明除了白天帶公公到醫(yī)院打針外,每天晚上還要幫公公用中藥泡腳。因氣溫低,泡腳期間,藥水需不斷加熱十幾次才能持續(xù)保溫。幫公公洗好腳后,又要把加熱后的粗鹽熱敷在公公的腳上,輕輕按摩他的穴位。現(xiàn)在,老人腳痛復(fù)發(fā)率明顯降低了,而且可以騎自行車了。
“自家父母離世較早,很遺憾沒能盡孝道,照顧好公婆也算是給自己安慰吧。”何冬明感慨道,如果自己能力足夠的話,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長輩。
雖然現(xiàn)在一家人住在縣城,逢年過節(jié),何冬明都會跟丈夫回老家去看望叔叔、嬸嬸和鄰居老奶奶。何冬明說,鄰居老奶奶沒有子女,以前經(jīng)常到她家串門,自己現(xiàn)在生活比以前好了,老奶奶卻更老了,看望和幫助她也是自己的分內(nèi)之事。
“何冬明家中的小孩懂事”
何冬明是家中長媳,她的丈夫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,都已成家生子,不過,他們都外出打工去了,常年不在家。因此,何冬明除了要照顧家中長輩外,還要照顧弟弟妹妹的孩子。
何冬明有一個女兒,加上弟弟妹妹的孩子,何冬明家中共有7個小孩。最大的(何冬明的女兒)已經(jīng)在讀高中,最小的還只有3歲半,正在讀幼兒園。
小孩都是由何冬明夫婦帶大的。2004年之前,何冬明還在離縣城較遠的鄉(xiāng)鎮(zhèn)上班,有時候周末要值班,她會將小孩帶到單位的宿舍里,四五個人橫躺著擠在一個床上。有時候燉了一小鍋肉湯,給每個小孩和公公婆婆盛好湯后,輪到自己時,就只剩下“清湯”了。
采訪時,3歲半的龍沁江由于感冒,住在該縣中醫(yī)院。每天,何冬明都會帶著飯菜去病房,因為小孩依賴何冬明,只有她在場,龍沁江才會乖乖吃飯。龍沁江五六個月大時,父母就外出打工了,是喝何冬明沖泡的牛奶長大的。
在何冬明家理,除了感覺孩子們多之外,還能體會到每個孩子的乖巧。當日,大家一進入何冬明家,11歲的龍雨就主動給大家泡茶,吃完飯后,她還與6歲的妹妹龍麗潔快速地將桌子上的碗筷收拾干凈……
“何冬明家中的小孩懂事,鄰居們都知道。”采訪的時候,幾個鄰居紛紛贊賞道,這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,值得好好宣傳。
孝就是給予長輩關(guān)懷和問候
如何理解“孝”?何冬明說,因為百善孝為先,忠孝仁義等都是中華民族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。如何盡孝和傳遞孝?何冬明說,最好的方法就是大人做給小孩看。盡孝其實很簡單,就是給予父母長輩關(guān)懷和問候。
何冬明說,每個人都會老,善待長輩就是善待自己的未來,因為我們是子女的榜樣。值得欣慰的是,家中的小孩們都很懂事,很有孝心。在何冬明家中,可以看到許多普通而溫馨的一幕:
奶奶生日當天,何冬明女兒用省吃儉用下來的零花錢,買了兩雙保暖鞋,分別送給奶奶與爺爺,鞋子上還分別印有“老婆”與“老公”字樣,另外還有一幅漫畫,逗得兩位老人笑得合不攏嘴。
讀高中的女兒周末回家時,經(jīng)常會給弟弟妹妹們每人帶一個棒棒糖,鼓勵弟弟妹妹好好讀書;何冬明下班回到家門口時,小孩們都會上來迎接,大聲叫“伯母回來了”,3歲半的龍沁江會主動幫忙拿包,和遞過一雙拖鞋給她換;奶奶感冒了,6歲的龍麗潔會主動地幫奶奶按摩;吃飯的時候,小孩們會搶著給爺爺奶奶夾菜……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