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一位志愿軍老戰(zhàn)士聽力受損較重,希望愛心人士或單位能幫忙安排一次體檢,捐贈一個助聽器。”9月16日下午,“建寧群眾路線群主聯(lián)盟微信”中,來自轄區(qū)九天市場的群主馬正軍發(fā)出了這樣一條消息。

陳理元與朱明清見面交流 記者 戴凜/攝 圖片來源:株洲晚報
愛心人士的請求立即得到響應
馬正軍平時熱愛公益,2003年,他通過朋友認識了家住淥口古岳峰鎮(zhèn)趙山村十竹組的志愿軍老戰(zhàn)士陳理元。從此,他每年都會上門探望,并組織愛心商家為老人送一些物資。
“老人今年已經(jīng)87歲了,近年來聽力下降明顯,所以我希望能找個機會帶著老人進城體檢、配個助聽器,同時見一見住在建寧養(yǎng)老服務共同體的志愿軍戰(zhàn)士朱明清,讓兩位老人認識交流下。”馬正軍說。
在微信群中了解到馬正軍的訴求后,建寧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朱國榮馬上聯(lián)系了建寧街道社區(qū)衛(wèi)生服務中心主任何征。
“我們可以為老人免費體檢,同時還會為老人配一個助聽器。”何征一口答應。
“行,那就這么定了,9月18日見。”朱國榮與何征定好了時間,同時也將信息反饋給了馬正軍。
老人接受體檢,戴上了助聽器
9月18日清晨6點多,馬正軍就趕到陳理元家中。雖然時間尚早,但老人早已起床等候。臨近8點,一行人順利到達建寧街道社區(qū)衛(wèi)生服務中心。而醫(yī)生也早已準備就緒,立即為老人進行血壓、B超、腎功能、心電圖等檢測,并拿出了準備好的助聽器,幫助老人戴上。
“感覺聲音是大了些,聽得更清楚了。”陳理元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了笑容,不停地說著謝謝。
醫(yī)生介紹,腎功能檢測結果還需等待,從其他項目的初步檢測情況來看,老人的身體狀況整體還不錯,有些輕微的高血壓;雙腎上有些小包塊,但問題不大;心房顫動與高齡有關,平時需要注意觀察。
兩位志愿軍戰(zhàn)士見面互相問候
做完體檢,一行人帶著陳理元來到建寧養(yǎng)老服務共同體,見到了朱明清。朱明清出生于1928年,她曾作為一名衛(wèi)生兵參加上甘嶺戰(zhàn)役。
兩人一見面就親切地互相問候,并分享了當年的戰(zhàn)斗經(jīng)歷。
陳理元回憶說,他1932年出生,抗日戰(zhàn)爭時,他的父親被侵華日軍殺害。因此,“九一八”對他來說,也是個非常特殊的日子。新中國成立后,他報名參加地方民兵組織,并于1951年3月光榮入伍。
“剛到朝鮮時,我名義上是十五軍44師的一名擔架員,其實被招入了攻堅連。”陳理元說,因為入朝參戰(zhàn)前,他曾在地方民兵組織和部隊擔任重機槍手,所以入朝后,他的特長很快得到了部隊重視。
“當時,重機槍手都是敵人重要的打擊目標,但我很幸運沒有受傷,是戰(zhàn)友用身體給了我最大的掩護。”陳理元說,他操作的是五三式重機槍,除了他這個主射手外,還配備了一名副射手和一名彈藥手。半年多的坑道據(jù)守,副射手不記得換了幾個,有些人甚至還來不及熟識,就已經(jīng)犧牲了。“有時早餐一桌子20個人,到中餐時就只有一半人來了,到晚餐甚至就只有2個人了。”
1954年5月,榮立三等功一次的陳理元隨部隊回國。
“感謝你們?yōu)楦赣H所做的一切,兩位老人的這次見面也很難得。”陳理元的兒子陳福安說。(株洲晚報記者 戴凜 通訊員 寧翔 實習生 羅維)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