戶外驕陽似火,教室里書聲瑯瑯。在醴陵官莊鎮(zhèn)潭塘小學,村里的16名孩子度過了一個特別的暑假。而他們的老師潘桶清,曾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,她說,愿意用有限的時間,義務為孩子充實學識,愿他們也能“躍出龍門”。

潘桶清和姚苗在輔導孩子們功課 鐘敏軍供圖 圖片來源:株洲晚報

潘桶清(右)和她的同學姚苗 鐘敏軍供圖 圖片來源:株洲晚報
從個人補習到集體公益培訓班
潭塘村位于醴陵官莊水庫深處,被大山包圍,進城有50多公里,村里不少年輕人外出打工,于是有的孩子成了留守兒童,一些未走出大山的家庭則成了貧困戶。
22歲的潘桶清也來自這里,他們一家曾住在村里的半山腰上,父親有殘疾,母親患有心臟病,潘家直到2017年才脫貧。今年4月,她通過了株洲市荷塘區(qū)小學教師招考,即將正式成為一名老師。
“原本只是想為兒子補習,沒想到卻辦成了暑期公益班。”
黨員鐘敏軍今年36歲,大專畢業(yè),是土生土長的潭塘村人。在鄉(xiāng)村振興的號召下,2016年,他從浙江溫州回到老家,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辦起了醴陵市五豐種養(yǎng)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,還成了潭塘村黨建專干兼扶貧專干。
“在外打工,回鄉(xiāng)辦合作社,我越發(fā)感覺知識很重要。”7月初,鐘敏軍找到了老潘,請他的女兒潘桶清利用暑假,為自己的兒子補課,“我也想幫幫潘家。”
潘桶清一口答應。但她提出,一是補課分文不取,二是讓村里其他有學習意愿的孩子一同參加。
學生從6人增加到16人
潘桶清提出想法后,鐘敏軍一邊在村里征集愿意參加公益培訓的孩子,一邊聯系潭塘小學的王校長,請求安排專門的教室。
“最開始報名有6個學生,然后越來越多。”潘桶清的專業(yè)為小學語文,但是給孩子們輔導語、數、外三科都不成問題。為此,鐘敏軍專門進城購買了輔導材料、飲用水等。
7月26日上午8點半,潭塘村公益暑期班開課了。
“上午和下午各兩個半小時,孩子們早早就來了。”潘桶清說,剛開始報名的都是六年級的準新生,雖然不算是正規(guī)的課堂,但沒有一個孩子遲到,很早就來到教室里自習。幾天下來,村里更多的家庭知曉后,報名的學生越來越多,如今已經達到16人。其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學生有6人。
“我又進城去買了幾次學習材料。”鐘敏軍樂在其中,他告訴晚報記者,學生多了,潘桶清忙不過來,他就堅持每天去學校陪教一個多小時。
大學同學成了她的新助手
“原本只是打算來玩一下,但看到同學忙不過來,我也決定一同加入。”
8月8日,大學同學姚苗來潘桶清家做客。
姚苗來自婁底漣源,也通過了荷塘區(qū)的教師招考。看到課堂上的潘桶清既要給高年級學生講課,又要給低年級學生輔導,于是她也決定參與。“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,體現在眼神里。”
有了兩個老師,潘桶清主要負責高年級,低年級則交給了姚苗。
“這個暑假過得太充實了。”六年級的學生謝馨怡說,兩個老師都很可親,很可愛。
“在外上培訓班太貴,能在家門口免費上課,真想不到。”貧困戶家庭學子鐘敏亮說,暑期班下周就要結束了,真是有些不舍。
“今年暑假只是一次嘗試,今后有機會,再組織。”潘桶清說,8月18日就要回株洲進行崗前培訓,所以現在周末也不休息,抓緊時間多教教孩子。
對話
記者:怎樣想到辦這個公益暑期班?
潘桶清:這些年,我們一家人享受到了教育助學、醫(yī)療救助、易地搬遷等政策,并于2017年脫貧。所以,畢業(yè)后我就一直想能做點什么回報社會,能夠為家鄉(xiāng)的貧困學子和留守兒童做點事情,很有意義。
記者:花了這么多錢、這么多時間,值嗎?
鐘敏軍:這一切忙碌、辛苦都是值得的。因為一想到很多農村孩子在假期里無所事事,甚至玩手機、打游戲,浪費一個假期實在太可惜。為此,五豐種養(yǎng)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專門召開股東會議,大家一致同意由合作社出資,支持公益暑期班。我也希望孩子們能加倍努力、好好學習,將來學業(yè)有成,為振興鄉(xiāng)村奉獻力量。(株洲晚報記者 戴凜 通訊員 李玲)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
- 株洲:曾經的貧困學子 如今回村辦起暑期公益培訓班
- 株洲“365雷鋒驛站”亮相尚格社區(qū) 市民點贊不斷
- 株洲醴陵市為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等送上“夏日清涼”
- 株洲市湘江義務救援隊隊員漩渦中托起落水女孩
- 3男子湘江急流中撲騰 救援義工拼盡全力成功施救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