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粉店老板娘悉心照顧收廢品的重慶楊嗲嗲14年
株洲文明網(wǎng)  2025-04-23 11:02:00

劉智玲給楊承木檢查腿腳。記者/賴杰琦 攝
  “老楊,你這腳確實有點腫,還是帶你去醫(yī)院看看吧。”4月21日,52歲的劉智玲半蹲在80歲的楊嗲嗲身邊,仔細(xì)檢查著他的腳踝,動作輕柔得像對待孩童。這番溫情場景任誰都會誤認(rèn)為父女,而事實上,劉智玲與楊嗲嗲原本是毫無瓜葛的陌生人。這段緣分的起源,要追溯到14年前一碗冒著熱氣的米粉。
  “有我口吃的,決不餓著你”
  2005年,因單位效益不好,劉智玲在廠區(qū)外的路邊開了一家米粉店。憑著誠信經(jīng)營和待客真誠,小店逐漸積累起大批回頭客,生意日益紅火。2011年,一位特殊的客人頻繁光顧——總拎著廢品的楊嗲嗲時而吃碗米粉,時而討杯水喝。細(xì)心的劉智玲發(fā)現(xiàn)老人窘境后,不僅悄悄多加米粉,還堅持免單。一來二去,兩個陌路人逐漸熟悉起來。
  楊嗲嗲原名楊承木,是重慶人,因家中變故,上世紀(jì)70年代流浪到了株洲,在粉店附近的城中村租了間小屋安定下來。靠種菜、收廢品為生的他,因為長期營養(yǎng)不良,花白的頭發(fā)襯得格外蒼老。得知老人是五保戶后,劉智玲動了惻隱之心,當(dāng)即許下承諾:“以后你就到我這里來吃飯。有我一口吃的,絕不餓著你。”
  不是父女,勝似親人
  從此,劉智玲口中的“老楊”和楊嗲嗲喚的“玲玲”,編織出一段超越血緣的親情。街坊鄰里們都知道收廢品的老楊多了位當(dāng)粉店老板娘的“干女兒”——菜市場阿婆總見玲玲幫老人挑新鮮時蔬,便利店老板常見她來買紙巾和香皂,而楊嗲嗲更是逢人便舉著飯盒炫耀:“看!干女兒昨晚送的豬腳飯?zhí)懔耍页粤税脒呚i腳呢!”
  十四載春秋更迭,這份關(guān)懷早已滲透到生活每個細(xì)節(jié)。劉智玲不僅承包了老人的一日三餐,還幫他拆洗被褥、添置日用品,如同家人一般。“別人家里都是四個老人,我們家有五個。”劉智玲說。
  2023年初,楊嗲嗲感染新冠肺炎住進了醫(yī)院,劉智玲二話不說,戴上口罩也跟著進了醫(yī)院。整整十天,送飯、洗腳、端茶倒水……劉智玲沒有一天缺席。同房病友都羨慕楊嗲嗲有個孝順的好女兒,楊嗲嗲也笑得眼角的皺紋都泛著光:“我確實好福氣咧。”
  不愿葉落歸根,老人要留在株洲
  出院后不久,楊嗲嗲主動將存有五保戶補貼金的銀行卡交到劉智玲手里,讓她代為保管:“玲玲,這張卡里還有一萬多塊錢。我年紀(jì)大了容易糊涂,錢放到你這里我放心。”那天,兩人聊了許久,劉智玲在心里鄭重許諾,要將楊嗲嗲一直照顧下去。
  照顧耄耋老人并非易事,很多細(xì)節(jié)需要注意。楊爺爺牙齒不好,吃不了硬的食物,劉智玲就將食物煮得軟爛一些再送過去。“我們吃的豬腳飯,一般8-10分鐘就能出鍋,但給他做的要燉半小時,得確保豬腳軟爛了才行。”劉智玲說,為了讓老人營養(yǎng)跟得上,她還自費給楊爺爺買牛奶,“冬天冷,買罐裝的可以沖泡。夏天熱就直接買盒裝的,插上吸管就能喝。”
  去年,重慶的遠(yuǎn)房表侄孫邀請楊嗲嗲回家鄉(xiāng)葉落歸根,他搖頭拒絕了。“株洲有我的菜園子、老朋友,還有貼心的玲玲,哪兒都不去啦!”
  夕陽將老人稍顯佝僂的身影拉得老長,這個曾讓他漂泊半生的異鄉(xiāng)城市,如今已成老人心安的家園,十四載溫情澆灌出的家園里,正生長著超越血緣的人間親情。(株洲日報全媒體記者/賴杰琦)
作者:賴杰琦
編輯:劉 小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編輯:劉 小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
道德風(fēng)尚

發(fā)布廳

志愿服務(wù)
全民閱讀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