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西街老屋。圖片來源:株洲日報(bào)

老街坊是炒貨店的常客。圖片來源:株洲日報(bào)

航拍坐落在洣水河畔的西街。圖片來源:株洲日報(bào)

老街小后生吃飯也不安生。圖片來源:株洲日報(bào)

老街上的謝師傅祖上幾代人都是從事木雕行當(dāng)?shù)摹D片來源:株洲日報(bào)

西街老碼頭。圖片來源:株洲日報(bào)

老樹新芽裝扮一新的老街。圖片來源:株洲日報(bào)

家住西街的一位老者正從一間上百年的青磚木構(gòu)房前走過。圖片來源:株洲日報(bào)
攸縣,古稱梅城。梅城西街,是攸縣最老的街市,老一輩稱它為“西門下”。
說起西街,老人們會滔滔不絕地講起它昔日的熱鬧、繁華,但關(guān)于它的“身世”,則無從答起。“清末”“舊社會”……眾說紛紜。
清明時(shí)節(jié)的西街,老樹在春雨的滋潤下長出新芽。擯棄了昔日繁華的西街,此刻已沒有了喧囂,沒有了車水馬龍,只是靜靜地坐落在洣水邊,與對岸那有著400多年歷史的“文明塔”相互守望著。
“自從上個(gè)世紀(jì)90年代湘東大市場起來了以后,西門下就日漸衰退了。”一位家住西街的老人說。如今的西街上,當(dāng)年那土木結(jié)構(gòu)的房屋已為數(shù)不多,剩下的多數(shù)也住不得人了。陳年的青磚、木構(gòu),現(xiàn)已顯得深沉了許多。選擇居住在老房子里的一般是些老人,或是一些從事老手藝的匠人租來做門面。在西門下南段靠近洣水大橋附近的一間老門面里,繼承了祖?zhèn)魇炙嚨囊粚Ψ蚱拊谶@經(jīng)營著一家很受街坊歡迎的棉絮老店,據(jù)說他們家從爺爺輩就開始在西街這邊彈棉絮了。
在建洣水大橋之前,對岸的百姓都是靠渡船來往西街的。直到如今,這里依然還保留著兩個(gè)免費(fèi)便民渡口,供對岸譚橋與白茅洲的村民往來所用。據(jù)說,梅城的來歷也與老街的渡口有關(guān)。傳說元明時(shí)期有一位非常喜歡梅花的學(xué)子進(jìn)京趕考,當(dāng)他們來到?jīng)λ訑[渡過河時(shí),書童不小心把隨攜的梅花缽打碎了,無奈之下,書生就把梅花栽在洣水河岸邊。幾年后,書生考中并在京城做官,有一年他視察州縣,又過洣水河,看見當(dāng)年親手栽下的梅花,很是欣喜。后來這事傳到縣太爺耳中,為之感動,就號召全城百姓栽種梅花,并把此城命名梅城。
如梅城西街,或許每座城市都有一條老街,它們從繁榮到蕭條,卻見證著一座城市的成長故事;從熱鬧到冷清,卻深藏著一方百姓的人文底蘊(yùn)。聽取關(guān)于它們的故事,細(xì)看歷史在它們身上留下的印記,耐人尋味,意味深長……(株洲日報(bào))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