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人就像一顆顆真善美的種子,在三湘大地生根發(fā)芽。7月5日,湖南省文明辦發(fā)布2019年6月“湖南好人榜”,全省共30人上榜。其中,株洲袁桂雄上榜“敬業(yè)奉獻類湖南好人” ,李革命上榜“見義勇為類湖南好人”。
點擊進入“湖南好人”6月榜單 圖片來源:株洲文明網
【相關鏈接】
株洲扶貧干部扎根一線 一雙“大小”鞋丈量民情民生

圖片來源:株洲文明網
7年時間,轉戰(zhàn)全市4個幫扶點。因為痛風病腳部腫大,他常年腳穿一大一小兩只皮大靴從村頭走到村尾的形象,深深印刻在百姓心中。每當提起這個名字,更是人人豎起大拇指。
他,就是市民政局副調研員袁桂雄,村民口中常喚的“袁隊”“桂雄”,小孩口中慈祥的“袁爺爺”。
袁桂雄,1963年7月出生,1982年入伍,1985年入黨,1996年轉業(yè),現(xiàn)任株洲市民政局副調研員,株洲市人大代表。2012年3月,袁桂雄成為株洲市的一名幫扶工作隊隊員。在此后的6年半時間里,他先后被派駐到醴陵、炎陵、茶陵的3個村,抓基層黨建、抓脫貧攻堅。他敢于擔當,勇于奉獻,幫扶的3個村個個大變樣:駐村2年,泗汾村開始有了外來投資項目;幫扶1年半,炎陵縣鹿原鎮(zhèn)湖田村成功摘掉貧困帽;奮戰(zhàn)3年,茶陵縣腰潞鎮(zhèn)左江村“五彩”產業(yè)漸成規(guī)模。
轉戰(zhàn)多村,攻堅不輟;扶貧路上,無怨無悔。因成績顯著,袁桂雄先后獲評全省優(yōu)秀扶貧工作隊隊長、全市扶貧工作先進個人等。
2018年10月,他再度受命擔任隊長,被派駐茶陵縣腰潞鎮(zhèn)枧田村,幫助該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。
今年1月24日,央視新聞聯(lián)播以《袁桂雄:一雙鞋走出來的信任》為題,報道了他的感人事跡,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。
“化解群眾的痛點,從長遠計,就能贏得信任”
脫貧攻堅,使命崇高。為了徹底改變貧困村的面貌,增強其造血功能,袁桂雄殫精竭慮,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。他深知,條件好了,環(huán)境優(yōu)了,群眾才會認可,項目才會進來。
“群眾的所思所想、所期所盼,群眾的痛點,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和方向”。炎陵縣鹿原鎮(zhèn)湖田村緊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、4A級景區(qū)炎帝陵。由于基礎設施落后,過去村民們并沒有沾到多少光。袁桂雄和隊員們從這個關鍵點入手,在上級部門和后盾單位的支持下,工作隊先后修建3公里長環(huán)村公路,安裝路燈百余盞;高標準改造3個水庫,硬化全村水利設施,保證了村民生產生活用水。
左江村是茶陵縣相對偏遠的貧困村,長期以來,村級公路僅有一車道,且路窄彎多坡陡,年久失修,破爛泥濘,村民出行不便,山上的樹木運不出去。村里的用電,也是多年前村民自發(fā)集資上馬的自供電,水豐則有,無水則停,沒有保障,村民家里的電視、冰箱幾成裝飾和擺設。
修路引電,工程浩大。袁桂雄和工作隊隊員四方奔走,先后20余次奔赴長沙、株洲,向電力主管部門匯報,爭取支持。最終由省電力公司投入400多萬元進行改造,左江村的用電并入國家電網,同時確保了供電設施30年不落后。
袁桂雄和工作隊一鼓作氣,爭取280萬元專項資金,拓寬拉直村級公路,配套防護設施。2017年春節(jié),村民們奔走相告,燃放鞭炮,慶賀全長5.2公里的村級公路竣工開通。
“工作隊排憂解難做實事,圓了我們多年的夢想”。村民們紛紛點贊,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、好舉措,感謝上級派來的好干部。
“打造村級產業(yè),脫貧攻堅才有堅實的支撐”
因地制宜,分類施幫,發(fā)展產業(yè),是精準脫貧的主攻方向。結合山區(qū)的特點,袁桂雄和工作隊多管齊下,著力發(fā)展地標種養(yǎng)業(yè)。除了向村民免費發(fā)放雞鴨、白鵝、黑山羊種苗,領養(yǎng)黃牛,同時指導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種植水果,保障貧困戶短時間內實現(xiàn)增收。立足長遠,袁桂雄和工作隊協(xié)調爭取項目資金,幫助貧困村打造自己的產業(yè),凝聚起貧困村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。
在茶陵縣左江村,工作隊和后盾單位投入80萬元,興建了標準化的養(yǎng)牛基地,養(yǎng)殖黃牛53頭,全村66戶貧困戶當年每戶增收1000多元。
左江村山林面積大,土壤和氣候條件適合種植杭白菊。袁桂雄率工作隊和村支兩委,遠赴“杭白菊”的故鄉(xiāng)杭州桐鄉(xiāng)考察學習。后盾單位投入90萬元,開發(fā)種植基地130畝,并配套建起了加工廠,年產杭白菊1.2萬斤,實現(xiàn)產值90萬元。工作隊順勢而為,引導村民成立村級產業(yè)公司和三個專業(yè)合作社,村級經濟第一次擁有了13萬元純收入。
種植、采摘、加工、銷售,袁桂雄全程參與,為了迅速打開“杭白菊”的銷路,他發(fā)揮美術和書法特長,精心設計產品的包裝,撰寫推介文字,在戰(zhàn)友、同事、朋友圈中散發(fā)傳播。他還深入企業(yè)、機關、商場,讓左江村的農產品打進市場。前來采訪的湖南衛(wèi)視記者被袁桂雄的熱情打動,主動錄制新聞,廣而告之,為左江村“杭白菊”的銷售,助上一臂之力。
如今,白菊、紅心柚、黑米、黃牛、綠色休閑等產業(yè),在左江村漸成規(guī)模,“五彩左江”驚艷亮相。
“老區(qū)人民有理由過上更幸福的生活”
袁桂雄對老區(qū)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,他曾多次感慨,“老區(qū)人民貢獻大,完全有理由過上更幸福的生活”。他將這份情感融入到脫貧攻堅中,時刻把群眾的喜怒哀樂掛在心頭。
2015年5月20日,因山洪暴發(fā),單孔橋排水不暢,湖田村百余畝農田被淹。接到告急電話,袁桂雄星夜從株洲出發(fā),驅車200多公里趕到現(xiàn)場。看到村民們憂心如焚,了解到災情已不是第一次發(fā)生,袁桂雄邊指揮生產自救,邊向上級報告,在各方努力下,原有的單孔橋很快被拆除,新建的平板橋取而代之,湖田村徹底告別水患。
當年在部隊圍湖墾荒10年,袁桂雄落下了一個病根。天氣一變化,腳踝便腫脹生痛,別說行走,踩在地上如同針扎一樣,原來的鞋子穿不進了,他只能換上大碼拖鞋。然而病痛沒有阻滯袁桂雄的腳步。
脫貧攻堅實施精準幫扶、動態(tài)管理,為了核準名單,袁桂雄和工作隊每月至少要每戶上門走訪一次。左江村全村382戶(其中65戶貧困戶)居住分散,一天下來,少說也要走上20公里。憑著一腔情懷和堅韌毅力,袁桂雄拖著病腿,從不間斷。
“建設好村支兩委,留下永遠駐村的工作隊”
“脫貧攻堅要有緊迫感,各項工作要提速,更要保證質量,經得起時間的檢驗。把村支兩委建設好了,就是留下一支永遠駐村的工作隊”。
袁桂雄和工作隊,把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擺到重要的高度和位置。針對村支兩委的班子普遍老化,思想保守,難以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,黨員發(fā)展處在停滯狀態(tài)的現(xiàn)實,采取有力措施,進行調整和完善,構筑“組織放心,群眾滿意”的基層戰(zhàn)斗堡壘。
為了開拓村支兩委的眼界,袁桂雄帶領左江村村支兩委成員和30多名黨員,前往株洲市新農村建設示范點——荷塘區(qū)仙庾村和天元區(qū)高塘村考察學習,兩村的變化和實力,讓大家大開眼界,信心倍增。
學有目標,追有標桿。袁桂雄指導左江村村支兩委完善了支部議事規(guī)則、村務公開、民主生活會、黨員評議等12項管理制度,吸收了兩名新黨員入黨。走進左江村便民服務中心,貧困戶臺賬、產業(yè)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、脫貧攻堅時間表、路線圖、責任書,以及各種資料、圖表等,裝訂整齊,一目了然,折射出工作隊嚴細的作風和付出的心血。
湖田村黨支部換屆以后,九零后、大學畢業(yè)生譚麗出任書記。她表示,工作隊為湖田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,在村民中贏得口碑。新一屆村支兩委將繼續(xù)努力,結合鄉(xiāng)村振興,鞏固和擴大產業(yè)規(guī)模,提升產業(yè)質量,引領村民走上富裕之路。
“舍小家,為大家”,“每天都是勁頭十足、不知疲倦”……駐村工作隊隊員、村民們對袁桂雄特別欽佩和敬重。
七年時光,攻堅不輟;扶貧路上,無怨無悔。面對榮譽,年近花甲的袁桂雄堅定地表示:我只是株洲2100名駐村干部中的一員,做好自己的工作,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,是一個黨員的本分。如果需要,我愿為鞏固精準脫貧攻堅成果,再拼幾年。
株洲“湘江守護者”兩個月救起4名落水者

圖片來源:株洲文明網
從16歲開始在湘江跑運輸,他和湘江結下了深厚的感情,幾年前看到湘江有人電魚和偷偷排放污水到湘江,他心痛不已,于是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,加入了守望湘江環(huán)保志愿者協(xié)會;因為把家安在了湘江邊,善水性的他,自愿擔當起義務救援工作,2018年夏天的短短兩個月時間,就連續(xù)救起4名落水的人,他就是天元區(qū)栗雨街道南塘社區(qū)51歲的李革命。
救人多次 湘江上的生命守護者
在李革命的值班記錄本上,記者還有一個意外發(fā)現(xiàn)——兩個月內救下了四個人。
李革命所處位置,是河西湘江風光帶南塘壩段,北側是湘水灣小區(qū)。隨著城市的擴容,附近居民越來越多,來此段游泳的群眾越來越多,即便過了三伏天,也有人來游泳。
2018年7月15日到9月中旬,他救了4個人的性命。
7月15日,湘江傳來“救命”的喊叫聲,李革命趕緊駕著協(xié)會的小筏子去了,靠近落水者時,一個猛子扎下去,憑著良好的水性,將此人救了上來。總算救得及時,落水者沒大礙;8月16日下午7點,正是天氣炎熱的時候,湘江邊游泳的人依然不少。又有一男士落水,這次依然是李革命及時出現(xiàn),將此人救了上來。
8月的一天,李革命又一次聽到了喊救命的聲音,他定眼一看,只見一個小竹筏翻倒,一個年輕的姑娘落入水中。李革命趕緊開著小船將該女子救了上來。該女子介紹,她是一個背包客,從外地來株洲旅行,一個人在楓溪大橋橋底下看到一葉扁舟,很喜歡,沒有多想,就上了小舟。小舟順著湘江一路漂,漂到了江心,沒想到江上突然起風,就把船吹翻了,該女子又不會游泳,掉入水中時,只能大喊救命,幸虧得到了李革命的及時幫助,要不然后果不敢想象。
到了9月,依然有不慎落水的人。9月16日下午5時30分,在南側堤壩上游玩的會員打來電話稱,有人被困在航道中喊救命。李革命立即登上協(xié)會的小筏子上,發(fā)動尾部的引擎,快速向航道中沖去。航道中,一名系著“跟屁蟲”(游泳用浮囊)女子在大聲呼救。靠近后,李革命與附近幾名游泳的愛心人士通力合作,將呼救女子救上小筏子上。帶回岸邊后,該女子并無大礙,休息一會兒就可行動自如。
李革命說,看到有人落水,自己也沒想那么多,也只是盡自己的能力救人,這也只是盡了自己的一份力而已。
堅持巡江 湘江環(huán)境保護的志愿者
2019年2月27日上午10點許,天空中飄著小雨,室外依然寒冷,以船為家的李革命卻忙活起來,他正忙著撈漂到江邊的垃圾,把這些垃圾攏在一起,再打撈上來。李革命介紹,下雨漲水的時候,垃圾就到處漂,這個時候打撈江面的垃圾最合適。
李革命介紹,16歲那年,他到株洲市輪船運輸公司工作,負責開船。2006年,公司破產了,但幾十年在湘江上跑運輸的經歷,讓李革命對湘江充滿了感情。于是,他買了艘輪船,把家安在了湘江邊上。機緣巧合,李革命認識了幾個熱愛湘江,愿意保護湘江的朋友。2016年3月,株洲市守望湘江環(huán)保志愿者協(xié)會成立,李革命成了其中一員,協(xié)會辦公室就設在他家船上,方便隨時監(jiān)控一個排污口。
排污口冒出不一樣顏色的水了,江面上漂了垃圾了,有人炸魚了……李革命會第一時間告訴協(xié)會負責人,并打電話告訴相關職能部門。因為以船為家,李革命比普通的志愿者還多了個便利條件,李革命介紹,等天氣好轉,尤其到了夏天夜里12點以后,就有人打著手電筒,偷偷地拿著設備在湘江里電魚。因為他就住在江邊,電魚的總逃不了他的“法眼”,他會連夜起床,把船上的燈打開,再喊幾嗓子,“一般情況下,電魚的就落荒而逃。”有時,他還會撥打執(zhí)法部門的電話,進行舉報。
如今,他和他所在的協(xié)會一個月要在湘江巡視幾次,從石峰大橋一直到楓溪大橋,沿線的排污口,李革命和協(xié)會成員們,都要仔細觀察一遍,看排污的水顏色,如果水的顏色變了,他們會用塑料瓶取樣進行化驗分析。當然,還要聞下排污口有沒有異味等。
加入守望湘江環(huán)保志愿者協(xié)會3年,他說,現(xiàn)在大家對環(huán)保問題越來越重視,自從開始實行河長制以來,湘江的水也變得干凈多了,各種問題也減少了很多。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
- 株洲陳瑛、凌福連候選7月“湖南好人”等你點贊評議
- “湖南好人榜”6月榜單出爐 株洲李革命、袁桂雄上榜
- 退休后為鄰里義診30多年 株洲老兵王青年92歲的別樣人生
- 株洲5人候選6月“湖南好人”快來為他們點贊評議吧!
- 株洲2人(組)入選5月“湖南好人榜”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