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陳劍玲用注射器給外婆喂水 張媛/攝
11月23日下午,記者來到陳劍玲的家所住的杉木塘社區(qū)。正巧好,有親友也來探望她97歲的外婆,陳劍玲邊招呼招在招大家,邊留意時間,“4點啦,這個時間該喂藥了。”陳劍玲邊說邊往杯子里倒了15ml的枇杷露,用注射器(沒有針頭)將吸藥吸起后,“外婆已經(jīng)不知道自己吃東西了。我們用調(diào)羹喂她,她也不知道會張嘴,所以只能就用注射器往她嘴里打東西”。考慮到氣溫比較低,陳劍玲把吸了藥的注射器放在溫水中熱一會兒。
記者采訪的這一天,是陳劍玲外婆2009年中風(fēng)后(2004年曾出現(xiàn)過腦溢血),沒有意識的第2390天。也是從2009年開始,外婆無論吃藥還是吃飯,都得使用注射器。喂流食用粗注射器,喂藥用細一些的注射器,6年來,陳劍玲已經(jīng)用壞了200多個注射器。
鄰居們都說,這11年里,陳劍玲既是外婆的“全職看護”,也是外婆最熟悉的“陌生人”。
為照顧外婆,她辭去會計師工作
1990年,陳劍玲她和丈夫結(jié)婚。第二年,她就把外婆從茶陵老家接到株洲一起生活。算起來,今年是她和外婆在一起生活的第24個年頭。
“我5歲之前,一直跟著外婆生活。有幾次生病差點丟了命,是外婆跪著求醫(yī)生救我。”陳劍玲說,自己成家后,考慮到城里的醫(yī)療條件好,她便將外婆接了過來。
2004年正月的一天,年過八旬的外婆因高血壓引發(fā)腦溢血入院治療。之后,老人失去了行動能力。考慮到自己父母年事已高,照顧起來力不從心,所以陳劍玲辭去了會計師的工作。
當(dāng)時身邊的朋友都不理解,有人說,她不是什么大富大貴的人家,自己有孩子要養(yǎng),辭了工作照顧外婆,這怎么生活怎么過得下去?
但陳劍玲卻說,“錢也可以日以后再賺,外婆的歲數(shù)這么大了,沒人在身邊照顧的話,根本不行。”
從2004年開始,每天一睜開眼,陳劍玲想到的就是外婆。每天早上6點,陳劍玲準時把外婆叫醒,然后開始幫老人外婆換尿布、擦身,再給她喂蜂蜜水。一個小時后,陳劍玲會再給外婆喂溫水。
“我外婆是個愛干凈的人。”陳劍玲說,她給外婆備了很多套外,經(jīng)常換洗。冬天冷,衣服不容易難干,陳劍玲特意買了幾個烤火爐,專門給老人烤衣服。
用注射器給外婆喂食,6年用壞200多個
2009年11月11日,外婆又中風(fēng)了,從這之后只能吃流食。由于家里沒有攪拌機,陳劍玲只好就先將青菜、肉等食材剁碎,再放入高壓鍋里燉。
“每一次都要燉半個小時左右。”陳劍玲說,燉好后,再用紗布過濾,將食物渣濾出來去,留下而湯后再分別調(diào)入牛奶、蛋白質(zhì)粉、雞蛋或芝麻糊,做成食物糊糊喂給外婆吃。整個制作過程大概要一個多小時,為了促消化,陳劍玲還特意在食物里放了少許添加了醋。
給外婆喂飯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,陳劍玲得用注射器將糊狀食物吸起來,再慢慢打進外婆嘴里,喂一次飯食得兩個小時左右。
這樣的“程序”,陳劍玲一天至少要“走”三次。從2009年到現(xiàn)在,陳劍玲已經(jīng)用壞了200多個注射器。直到去年,外婆在醫(yī)院住院期間,有護士提醒她,用玻璃大號注射器喂食會更方便些,她這才更換了大號的注射器。不過,這一年來,陳劍玲也已經(jīng)用壞了好幾個大號玻璃注射器了。
“病歷日志”:記錄外婆的每天的情況
“我感冒與外婆感冒有什么不同癥狀?”、”“黑豆、紅豆、黃豆不能吃,外婆會消化不良”、“2014年3月17日,第1879天,外婆一個晚上沒睡,總是說話,很亢奮……”陳劍玲有一個特別的“病歷日志”本,上面記錄了外婆每天的情況。
“外婆出現(xiàn)什么毛病,翻開本子,查看以前的用藥筆記,我心里就有數(shù)了。”陳劍玲說,她已經(jīng)記到寫了五本了“病歷日志”了。
為了照顧外婆,陳劍玲甚至學(xué)會了自己打針。陳劍玲說,那段時間,她去小診所學(xué)了三天,第四天開始自己練習(xí)。沒有醫(yī)用模特,她就用自己的手來練。“開始有點怕,慢慢就好了,練了一天,基本上能打進血管里了。”陳劍玲笑著說,“我現(xiàn)在也算得上是半個護士了。”
這么多年的照顧,陳劍玲總結(jié)了一些經(jīng)驗,“照顧老人的時候,不能對他們發(fā)一點脾氣。”陳劍玲說,不管老人多“任性”,把家里弄得多糟糕,都不能對他們發(fā)脾氣,不然老人會很傷心的。(株洲晚報)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