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6歲婆婆35年如一日照料殘疾兒媳
株洲文明網(wǎng)  2025-08-18 11:25:00

唐雪梅幫兒媳金妹理發(fā)。記者/賴杰琦 攝
  清晨五點,天元區(qū)雷打石鎮(zhèn)先鋒村還沉睡在薄霧中,86歲唐雪梅的瘦小身影已忙碌開來。洗衣聲響起,灶上火光映照著她布滿皺紋的臉龐。喂雞、灑掃、擇菜、做飯……這樣的晨間時光,是她35年來照顧殘疾兒媳金妹的日常。
  一餐一飯里的長久守護
  35年前,年僅20歲的金妹嫁入唐家,因幼年患腦膜炎未及時醫(yī)治,逐漸發(fā)展成二級精神殘疾。由于生活無法自理,洗頭、洗衣、疊被……這些常人眼中的小事,都由唐雪梅用枯瘦的雙手,一點一滴為兒媳完成。
  “又瘦又小,坐在那兒也不怎么說話。”初見時的情景,讓唐雪梅有了深深的憐惜。她耐心地一遍遍教兒媳:“叫姆媽,來,叫姆媽。”不知過了多少日子,當一聲怯生生的“姆媽”清晰地從金妹口中喊出,唐雪梅眼角濕潤了。那一刻起,這聲呼喚便成為她一生無法推卸的責任。
  上周六,唐雪梅外出赴宴前,仍不忘為金妹備好午飯。不料下午兩點回到家中時,飯菜一口未動。金妹若無人提醒,便不知要吃飯。沒有抱怨,沒有惱怒,老人默默端起碗筷,提醒金妹進食。
  佝僂身影下的生活之重
  除了日常起居照看,金妹的世界一刻也離不開人。唐雪梅記得五年前一次到親戚家赴生日宴的場景。金妹提前出了門,等唐雪梅抵達時,卻遲遲不見兒媳蹤影。她立刻返身尋找,經(jīng)過兩個多小時的奔走呼喊,最終在一條偏僻的田埂盡頭,發(fā)現(xiàn)了呆立遠眺的金妹。后來,但凡出門,她總會緊緊牽著金妹的手,再不敢松開。
  然而,壓彎唐雪梅脊梁的,遠不止金妹一人的重量。丈夫體弱多病,飽受眩暈癥折磨;兒子二十多年前在房屋倒塌事故中重傷,喪失勞動能力;孫子2018年遭遇車禍,雙腳踝關(guān)節(jié)粉碎性骨折。家里的開銷,除低保和殘疾補貼外,主要靠親戚接濟。這位身高不足一米五、脊柱嚴重變形的八旬老人,竟成了全家唯一的支柱。
  永不放棄的耐心
  35年間,唐雪梅無數(shù)次手把手教金妹淘米、煮飯、炒最簡單的青菜,然而事與愿違:金妹至今掃不干凈地,洗不干凈衣,連洗衣服要放洗衣粉也沒學會。所有的努力,似乎都消弭在時光的無聲流逝里。
  “既然進了這個家門,就是我的家人,這輩子,我守著她。”這句樸實的諾言,唐雪梅用12700余個日夜在踐行。每一天,她都在與時間賽跑,與衰老角力。
  唐雪梅的故事在田埂巷陌間流傳,先鋒村的鄉(xiāng)鄰稱贊她是“菩薩心腸的好婆婆”。三十五載春秋,唐雪梅以佝僂之軀為舟,載著另一個脆弱的靈魂,在命運的驚濤駭浪中艱難前行,寫就了一位堅強女性的動人詩篇。(株洲日報全媒體記者/賴杰琦)
作者:賴杰琦
編輯:劉 小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編輯:劉 小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- 下一篇:這位“熱血俠”很熱心
 

道德風尚

發(fā)布廳

志愿服務
全民閱讀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