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0日下午3時,白石港水位上漲到42米,天鵝湖片區(qū)出現(xiàn)積水,險情迫近紅港路。
半小時后,鵝頸洲排漬站的撈物機鐵鏈,“嘎”的一聲繃斷,齒耙和大量垃圾停在半空,堵住排口的前池,水位迅速抬升。
這一幕,朱水波在手機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看得真切。此時,牙齦出血、頭部嗡嗡響的朱水波,剛從排漬站來到市中心醫(yī)院門診大廳。3個月前,患胃癌晚期的他接受了手術,被切掉了三分之二的胃,這段時間需要做化療。
朱水波把掛號單塞進口袋,返回鵝頸洲排漬站。
“先把齒耙的垃圾清理下來,減輕機器負荷。”朱水波一邊交代同事,一邊抄起扳手檢查故障。
從1998年進入排漬站工作至今,朱水波成為城區(qū)河東排漬站的技術骨干,紅港路5個排漬站的設備,離誰都離不了他。診斷撈物機未出現(xiàn)其它異常后,朱水波蹲在地面徒手接鐵鏈。
同事?lián)伍_了雨傘。老朱的病情大伙很清楚,不能淋雨,也不能太累,可從7月8日鵝頸洲排漬站啟動抽排以來,朱水波每天會來兩趟,一天五六個電話也勸不住。
擰緊螺絲,涂上潤滑油,調松鐵鏈處齒輪,朱水波和同事用了一個半小時,終于把鐵鏈重新固定好。朱水波走進控制室,拉起電閘,撈物機順利轉動起來,前池垃圾源源不斷上岸,排口恢復了抽排。
這是朱水波在這次汛期第二次處置設備故障。7月9日,鵝頸洲排漬站一臺機組因連續(xù)高強度運轉“罷工”,朱水波拆解設備排查,發(fā)現(xiàn)是葉輪脫落,由于相關配件需要廠家配送,排漬站最終啟用移動抽排設備,緩解紅港路這一地勢最低、排澇任務最重區(qū)域的壓力。
“催他回去,不讓他來排漬站,他跟你生氣。”城區(qū)河東排漬站站長覃業(yè)恒,最終與朱水波達成的要求是“只準白天來一趟”。“去不了排漬站,他說會憋出病。”朱水波的妻子起初有怨言,后來也慢慢理解。
越是緊要關頭,朱水波越不會離開崗位。2017年6月份株洲也發(fā)生洪災,朱水波連續(xù)4個晚上沒合眼。
這一次,紅港路沿線沒有因設備故障致城區(qū)積水,紅港路交通也未受阻。瘦弱的朱水波盯著排漬站的儀表設備,摘下鴨舌帽露出滿頭白發(fā)。(應采訪者要求,朱水波為化名)(株洲日報記者 王軍 通訊員 陳立志 李蘭)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- 株洲:令人感動的抗洪面孔
- 醴陵市義工炊事員為受災群眾做出可口的“百家飯”
- 袁少佳已脫離生命危險 被市公安局授予個人三等功
- “不讓他來排漬站,他跟你生氣”胃癌患者堅守排漬站
- 株洲創(chuàng)文督查:員工健康證過期、網(wǎng)絡餐館問題不少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