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揚、金宗晉的經(jīng)歷有著驚人的相似。
都即將大學畢業(yè),都來自農(nóng)村,大學都考入湖南工業(yè)大學科技學院(下簡稱湖南工大科技學院);大學期間,兩人攜筆從戎;退伍后,回到學校完成學業(yè);3月份又去了貧困山區(qū)教育扶貧;前不久,兩人又通過了“2019年新疆招錄內(nèi)地高校畢業(yè)生”選拔初試和體檢。下月中下旬,他們將奔赴新疆和田地區(qū),開啟另一番精彩人生。

陳揚(右)和金宗晉 圖片來源:株洲晚報

陳揚和金宗晉教孩子們做操 圖片來源:株洲晚報
攜筆從戎
保留學籍應(yīng)征入伍服役兩年
陳揚是浙江人,金宗晉是湖南人。兩人于2013年考入了湖南工大科技學院。這一年,他們均選擇了保留學籍應(yīng)征入伍服役兩年。
為什么會選擇攜筆從戎?金宗晉說,他的爺爺以前當過兵,他從小耳濡目染很崇拜軍人。父母都是教師,很支持他入伍,覺得好男兒志在四方。和金宗晉一樣,陳揚的爺爺曾經(jīng)也是一名軍人,“爺爺身上的那股精氣神對我影響很大。”
金宗晉和陳揚都在福建服役,金宗晉所在的部隊在海邊,經(jīng)常有海上訓(xùn)練和海上巡邏;陳揚則是一名偵察兵。
回憶部隊生活,兩人總有說不完的話。
金宗晉回憶,有一次去外地演習,車隊上了高速之后,所有的社會車輛都會自動讓行和鳴笛示意。沿途很多旅客,透過車窗向他們敬禮、揮手、豎大拇指。還有一次,大年三十在廣東站崗執(zhí)勤時,路過的小學生對著他行軍禮,并喊著“哥哥好”。“這種自豪感是一輩子難以忘卻的。”金宗晉說道。
作為偵察兵,陳揚需要經(jīng)常背著器具沖在最前面?zhèn)刹斓匦魏汀皵城椤薄j悡P說,他們經(jīng)常要野外訓(xùn)練。每到一處,他們都會手持鐵鍬挖觀察所,工具只有鎬頭和鐵鍬,一兩天要在地面挖出一個三四十平方米的觀察所,手掌破皮、起水泡是家常便飯。
苗寨支教
初到:山區(qū)61名孩子迎來了新老師
2015年9月,陳揚和金宗晉從部隊退伍后,繼續(xù)大學生活。他們的大學生活豐富多彩。上個月,他們剛從茶園村扶貧支教歸來。
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茶園村,距離株洲約480公里。2018年,該村被列為湖南工業(yè)大學對口扶貧點。湖南工大科技學院響應(yīng)上級號召,從教育著手,選拔陳揚和金宗晉去茶園村支教幫扶。
茶園村有點偏。從縣城出發(fā)到茶園村還需兩個多小時,班車只能通到鎮(zhèn)里。車子行駛在崎嶇山路上,一些路段手機收不到信號。
茶園村有一所小學,從學前班到三年級,一共有61名學生,4個老師都已臨近退休。數(shù)學、語文、體育、音樂、英語……每個老師負責一個班的所有課程。每天上午九點上課,下午兩點放學,沒有午休,學生每天中午可以在校吃免費供給的牛奶和面包。
陳揚說,茶園村支教并不艱苦,因為國家政策好,各種幫扶進了村。教室里有捐助的智能黑板,校舍里是硬化的水泥地,還配有籃球場、乒乓球臺等。
支教:除了教孩子,還會教村民
上個月,金宗晉和陳揚順利完成了兩個月的支教。
在茶園小學,陳揚主要負責三年級英語教學;金宗晉則主要負責語文教學。兩個人還要兼職教體育、美術(shù)、音樂課程。
如何提高農(nóng)村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?如何打開留守兒童的心結(jié)?如何應(yīng)對“問題學生”?兩個初來乍到的大學生,只能通過網(wǎng)絡(luò)查找各種資料,制訂教學計劃。陳揚經(jīng)過摸索,開發(fā)了“我教學生英語,學生教我苗語”的特色教學方法,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大增。學生在校園里遇見他,經(jīng)常會用“Good morning,Mr Chen”來打招呼。
針對一些留守孩童存在內(nèi)向、自卑等問題,金宗晉和陳揚則想到了用籃球運動做溝通的橋梁。課余時間,他們會分組傳授學生籃球技藝,再進行比賽。一兩個星期后,他們就和孩子們打成一片。
茶園村村民有想讀書的,也會來請教陳老師和金老師。小秦原本在縣城讀初中,但因為身體原因?qū)W習跟不上,只好申請在家學習。小秦的爺爺特地找到了陳揚和金宗晉,懇請他們給孩子補習功課。
現(xiàn)如今,陳揚和金宗晉還會經(jīng)常收到小秦的微信,有時候是問候他們,有時候是請教學習上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。
離別:許多學生哭著挽留
兩個月里,陳揚和金宗晉圍繞著學院提出的灌輸“愛國家、愛父母、愛學習”等主題進行支教。所以,愛國主義教育、感恩教育、勵志教育貫穿他們支教生活的始終。
“雖然只有短短兩個月,但對我們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。”兩人總結(jié)道,他們與茶園村的學生、家長結(jié)下了深厚的感情。
小學二年級的楊紫嫣,特地跑到學校周邊的山上,采摘了一袋新鮮的蕨菜,送到他們手中。原來是小女生是為了感謝老師教她畫畫。
離別前幾天,學校一直在排練《感恩的心》手語操。排練過程中,很多次,學生們都主動提出來要加入“謝謝老師”環(huán)節(jié)。
陳揚和金宗晉說:離別的時候,看到一個個小朋友不那么整齊地彎腰鞠躬,大聲喊著“老師謝謝您”,心情久久不能平靜。許多學生還哭著拉住他們的衣角,想要他們留下來。
“離別時,鄉(xiāng)親們拿著土雞蛋、土特產(chǎn)塞給我們,祝福我們。”金宗晉說,“鄉(xiāng)親們自己都不舍得吃,我們不能收。”(株洲晚報記者 何春林)
【聲音】
幾乎具備當代大學生所有優(yōu)良風貌
湖南工業(yè)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杰:作為一所獨立學院,我們始終肩負一種社會擔當,積極響應(yīng)國家精準扶貧政策,找準教育精準扶貧的著力點。陳揚和金宗晉就是我們的代言人,他們幾乎具備當代大學生所有的優(yōu)良風貌,不驕不躁,為人誠懇踏實,默默耕耘與奉獻,是我們科技學院的驕傲。
茶園村村支書秦書春:我的女兒在茶園小學讀三年級。孩子這兩個月變化很大,英語成績提高了不少,更愿意與同學、家人溝通。他們走的那天,很多學生都哭了。我不愿意選擇和他們語音聊天,因為聽到聲音后就會控制不住情緒。他們志向高遠,聽說又要去支援西部建設(shè)了,祝福他們。
茶園小學學生莫景龍:老師,我想你們了,我還可不可以跟你請教英語啊?你發(fā)給我們的復(fù)習資料,我們會一直保存。我想好好學習,長大以后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,回報社會。
湖工大茶園村扶貧駐村工作隊隊長周井崗:陳揚和金宗晉心懷大志,為人謙虛。這兩個月,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支教,但經(jīng)常在扶貧隊打下手,幫忙進行入戶調(diào)研、輔助制定扶貧計劃等。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