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0月17日,李根保的家里收藏了許多有關毛主席的書籍。圖片來源:株洲晚報 記者謝慧/攝
一萬多枚毛主席像章、兩千多冊各種版本黨史、一本本舊的文獻……在株洲蘆淞區(qū)楊柳沖社區(qū),在70歲老人李根保的家里,有一個這樣的“紅色收藏室”,每一個“紅色”老物件,都蘊含著一個又一個故事。
51年來,他走訪各地,搜集毛主席像章及建黨以來各個時期的珍貴文獻,他希望在有生之年,創(chuàng)辦紅色文化收藏館,讓后人了解這些歷史。
【開啟收藏之門】偶得一枚毛主席像章 便開始有意識地收集
走進李根保的家,就像走進一段歷史的記憶里。墻壁上、書桌上、柜子里,到處都是紅色題材的藏品——規(guī)格不一的毛澤東塑像,大大小小的像章,不同時期、不同內容的徽章以及建黨以來各個時期的歷史資料等。
“從感興趣收藏到有意識地收藏‘紅色’物品,我已經花了51年的時間。”談起收藏的初衷,李根保這樣說道。
生于1947年的李根保,是伴隨著紅色記憶成長的, 而16歲時偶然得到了一枚毛主席像章,也讓他開啟了“紅色”收藏之旅。
“那時候我們都崇拜毛主席,對于他的像章,更是如獲至寶。”李根保記得,19歲開始,他便有意識地收集起了毛主席像章,他形容,當時的狀態(tài),可以用“癡迷”二字來形容。“當時很多地方都制作像章,我會去各個地方,把它們收集起來。”李根保說,20歲那年,他就已經收藏了上千枚毛主席像章了。
【全國各地找尋】享受“淘寶”過程的樂趣 退休工資大多用來搞收藏了
從最初收集毛主席像章,到毛主席紀念品、著作等,再到青年時間對黨章產生興趣并收藏,李根保說,旅程充滿了樂趣。
為了搜集散落在民間的革命文物和珍貴文獻,他長途跋涉、走街串巷,先后到過哈爾濱、長沙、廣州等地,尋找珍貴藏品。所到之處,都會一頭扎進古玩市場、舊書攤、廢品收購站,與攤主軟磨硬泡地砍價。
“只要碰到心儀的藏品,不管花多大價錢,都要買下來。”一談起這些“寶貝”李根保興奮得像個孩子。他記得,有一次,他在廣州看中了一件毛澤東像章,而像章的主人是當地的一名收藏愛好者,幾次商談對方都不肯出讓,他不死心,三次往返于湖南與廣州之間,最終打動了那位收藏者,最終將這件藏品收入囊中。
在李根保尋找藏物的日子,妻子、女兒基本看不到他的影子,看到的只是越來越多的藏品。“老李沒有其他愛好,就愛收藏。平時只要有時間,就到處去淘東西,我倆的退休工資大多數都用來搞收藏了。”李根保的妻子嘴里吐槽著老伴,但其實非常支持他的收藏工作,她說,每次老伴出門找物件了,她就一個人照顧家庭,讓老伴專心去干自己喜歡的事情。
【心愿】想建紅色文化收藏館 讓大家不忘初心
這些年,李根保成了社區(qū)的“紅人”,也曾多次將自己的藏品拿出來展出,附近的學校、機關單位幾乎都展出過他的收藏。
李根保的家也成了小型的家庭展覽館,他將每一件藏品進行了精心整理,有很多類別都形成了完整的系列,比如“毛澤東像章系列”、“黨史系列”和“紅寶書系列”等,方便居民們參觀。“有學生也有跟我同齡的老人,我會充當講解員,跟他們說那段時期的歷史故事。”
為什么對紅色收藏如此執(zhí)著?李根保覺得自己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紅色情懷。2015年,他向湖南省檔案局無償捐贈了一批他多年來精心收藏的藏品,他有一個這樣的想法,想建一個紅色收藏館,他覺得,這些藏品,凝聚了多個歷史瞬間,年輕人更要銘記曾經的歷史,牢記當下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,讓大家不忘初心。
看看老人51年的收藏成果
一萬多枚毛主席像章、兩千冊黨史……

毛主席各個時期的歷史照片 圖片來源:株洲晚報 記者 謝慧/攝

李根保收藏了許多有關毛主席的書籍。圖片來源:株洲晚報 記者 謝慧/攝
李根保的收藏以毛主席的紀念品為核心,其中,毛主席像章最多,達到一萬多枚,僅湖南生產的各種版本、各種材質的毛澤東像章就有600多個品種,大的有碗口那么大,小的只有指甲蓋那么大;
其次,便是黨史,目前,他已經收藏黨史文獻兩千多冊,也有紅色書報刊、紅色文獻等;
此外,還有各個版本的“紅寶書系列”著作一千多冊。
李根保把所有像章進行了整理歸類,并一一記錄在一個本子上,詳細地記錄了每一枚像章的生產地、所展示的歷史故事、紀念意義以及可能具有的價值。(株洲晚報)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
- 株洲市再次通過“國衛(wèi)復審” 以843.6分列全省第一
- 株洲市舉行國家扶貧日主題活動 表彰一批先進
- 株洲市民點贊城市環(huán)境更宜居 期盼農村生活更幸福
- 癡迷"紅色收藏"51年 株洲七旬老人想開個專題展覽館
- 醴陵瓷博會攝影大賽征稿 最高可得3000元現金獎勵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