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04年7月10日,出生14天的馮慶遷熟睡在搖籃里來到株洲 陳瑛/攝 圖片來源:株洲晚報

馮慶遷和陳瑛 周益云/攝 圖片來源:株洲晚報
8月8日,75歲公益老人陳瑛,接到來自重慶市萬州區(qū)移民局的一封郵件,郵件表示將收藏陳瑛為最小移民馮慶遷拍攝的多張照片,在三峽移民紀念館展出,還將做成視頻播放。
視頻記錄“最小移民”的成長
從2001年8月開始,株洲市分3批共接收三峽移民1332人,分別安置在攸縣、醴陵市、株洲縣。今年1月,重慶市萬州區(qū)移民局調(diào)研員吳小川來株洲看望移民,在株洲一次三峽移民攝影展覽上,看到陳瑛拍攝的馮慶遷照片,“覺得照片很棒,選取了一個特別的角度,關(guān)注了三峽移民在株洲的生活變化和株洲愛心人士對他們的幫助,很有意義。”正值三峽移民館正在籌備布展,吳小川輾轉(zhuǎn)聯(lián)系上陳瑛,拿到了圖片。
近日,三峽移民紀念館將照片以“外遷小移民馮慶遷的故事”為主題,以每年一張的形式,將照片制作成視頻,這些照片包括“出生14天的慶遷還在搖籃里睡熟”、“慶遷的第一堂課”、“慶遷成為少先隊員”、“慶遷過10歲生日”,等等。據(jù)悉,三峽移民紀念館將在今年10月開館,這段視頻將在紀念館內(nèi)播放。
沒有血緣的“爺孫”情
2004年7月10日,退休后的陳瑛,騎著自行車四處拍照,正巧在株洲火車站廣場,遇見剛下火車來到株洲的萬州三峽移民。看著他們扶老攜幼、挑著行李出了車站,他趕緊用相機定格下這一幕,從此也與馮慶遷一家結(jié)下了緣分。
馮慶遷一家和其他20多戶三峽移民,被安置在株洲縣古岳峰鎮(zhèn)。此后每一年的逢年過節(jié),陳瑛都會去看望他們,為小慶遷拍照片。他常給小慶遷送去食品、圖書和衣服,還經(jīng)常將小慶遷接到株洲市區(qū)自己家里住一段日子,讓小慶遷與自己的孫輩一起玩耍。
2007年,慶遷父親在她3歲時因病過世,生活困難,陳瑛還承擔她小學(xué)六年的學(xué)費,把慶遷當成自己沒有血緣關(guān)系的“孫女”。
陳瑛與其他三峽移民也結(jié)下不解之緣,12年中,他去到移民安置村51次,幫助移民們修路、辦房產(chǎn)證、困難家庭爭取低保,這些事情他都幫忙跑過多次。(株洲晚報)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