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_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久久_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_最爽的亂倫A片中国国产_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五月色影音先锋_双性人妻的yin荡生活_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丰满熟妇被猛烈进入高清片_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

當前位置:
【抗戰(zhàn)勝利70周年】株洲九旬老人講述慘痛記憶
株洲文明網(wǎng) 2015-08-19 08:51:00

91歲的黃連華老人在講述著當年的情況。記者 謝慧/攝

位于淥浦東路上的一棟老房子。記者 謝慧/攝

   1944年6月,第四次長沙會戰(zhàn)失利,包括株洲在內(nèi)的湖南中東部地區(qū)隨之淪陷。6月16日,日軍侵占株洲鎮(zhèn),次日進駐淥口鎮(zhèn)。

  《株洲市志》中“日軍暴行紀略”記載,1944年6月17日,日軍進駐淥口,將百姓財物搶劫一空還縱火。淥口失陷10天后,日軍放火燒城,大火燒了三天三夜。從接龍橋至關(guān)口的529棟民房,著名古跡天府廟、萬壽宮、天妃宮、神農(nóng)殿等,皆在這場大火中被燒毀。

  抗戰(zhàn)勝利70周年之際,我們找尋到那些曾經(jīng)歷那場傷痛,如今仍然健在的老人,力圖還原那場“不能忘卻的慘劇”。

  日機掠過淥口老城上空

  不到一日,熙攘的老街幾乎空了

  日軍飛機像鳥群一樣掠過淥口老城的上空……這是1944年初夏的某日。

  正午,太陽很大。時年18歲的黃連華端著飯碗,站在淥口老街外的石板路上,低頭看到自己的影子貼在灰塵揚起的路面上。日軍飛機掠過,不遠處的白螺山上的鐘被敲響,聲音急促,一聲、兩聲、三聲。這三聲鐘聲告訴老街上的居民,日軍要來了。

  “大家逢人便喊快些逃。”如今,91歲的黃連華說起這個場景,驚恐還在。當時,他和父母通過“老祖宗修房子時,在家中留出的一條暗道”,躲到了接龍橋下的橋洞里。

  恐懼籠罩著整個淥口老街。黃連華說,日軍的飛機掠過老街后,街上的年輕勞力都躲上山了,婦孺老小們也集中到了對岸的山坡上。不到一日,昔日熙攘的老街幾乎空了。幾天后,大約50名日軍通過京廣鐵路來到淥口老街。他們在此做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把位于老街關(guān)口處的京廣鐵路上的淥口鐵橋給炸毀了。

  據(jù)《醴陵市志》記載(當時淥口鎮(zhèn)隸屬醴陵市),15日,日軍第八十六師團自株洲向淥口、關(guān)王廟、油圳推進,國軍暫編第二軍七、八兩師憑淥水兩岸防線,與日軍交戰(zhàn)兩晝夜,17日凌晨3時,縣城失陷,日軍便衣隊600余人進駐淥口,駐守的國軍奉令撤退。

  日軍到各家各戶搶東西

  劫掠完物資后,便丟下一把火

  炸毀淥口鐵橋后,淥口便處于日軍的控制之下。在日軍進入淥口老街那一天,黃連華等沒外逃的居民被日軍帶入天府廟。在廟里的戲臺上,日軍演講說:“你們不要怕,我們皇軍很好的。”

  而事實是,在侵占淥口后的當天晚上,日軍就開始掃蕩。“每個日本鬼子都拿著一盞燈,街上各家各戶都被他們掃蕩了個遍。”黃連華說,日軍隨身帶著麻袋,挨戶搶糧,居民家中的食糧被搜刮殆盡。劫掠完各種物資后,日本鬼子便丟下一把火,導致大火整晚肆虐,“整個淥江邊的天空,一片紅色”。第二日,黃連華一家,趁著日軍不注意,通過老街一總處的一條到白螺山的密道,逃到了白螺山,再由此逃到了淥口松崗村的親戚家中。

  這樣的情況,得到了住在淥口老街關(guān)口、今年77歲的許德根老人的證實。當年7歲的他,就跟母親躲在河對岸的小山上。當時,他看見對岸的家,火苗四起,還時不時能聽到對岸傳來的哭聲和叫喊聲。“我最好的兩個兒時伙伴,就在那天被鬼子給殺了。”

  據(jù)《醴陵市志》記載,侵占淥口老街10天后,日軍移駐城外,縱火燒城,逃避者被日軍開槍掃射。當時,老街四處起火,黑煙滾滾,大火連燒3個晝夜。商店、廟宇、機關(guān)皆被燒毀。

  逃離一年多后回老街

  “日本人走了,熟悉的老建筑都沒有了”

  1945年9月,日軍投降以后,黃連華一家回到了淥口老街,但見到的是一片焦土。“我家的屋子當時傳承有100多年了,木質(zhì)的,全被燒沒了。”黃連華說,當時街上除了幾間青磚屋外,所有的木質(zhì)房屋都沒逃過厄運。許德根是1945年10月回的家,他家離被炸毀的淥口鐵橋很近。“我家也全部被燒了,什么都沒了。”

  損失的還有各種珍貴文物。許德根記得,當時老街上的天府廟、萬壽宮、天妃宮、神農(nóng)殿皆被燒毀。天府廟離黃連華家不到100米,這個建于唐宋時期的廟宇,是黃連華兒時的歡樂所在。日軍掃蕩時,不僅燒廟,還將廟中的珍貴文物洗劫一空。

  《醴陵市志》記載:在民國32年以前,淥口老街共有商鋪房屋529家,其中旅館30家,銀樓7家,木屐油鞋業(yè)10家,有15處碼頭。但日軍放火燒城后,淥口鎮(zhèn)除一、六兩總僅存破屋數(shù)棟外,皆成焦土。這與《株洲市志》所記載的房屋燒毀數(shù)吻合。

  “這些東西燒了可惜了,這么有故事,我真恨日本鬼子。”說到這里,黃連華眼神黯然。

  如今,站在這條800米長的街道上,看到街道兩旁的小青瓦屋面,依舊可以感受到這條街當年的輝煌;老人們閑坐在屋旁,或縫補衣,或打著盹,依稀能感受到鬧市中的寧靜。但在一些年久失修的破敗老屋身上,依然能看到一些在1944年夏天留下的“傷痕”。

  【相關(guān)鏈接】

  淥口老街

  南宋時期,位于淥江邊的一條800米長的街道,因地理位置特殊,水路漸漸發(fā)達起來,這里開始成為物資集散地,關(guān)口街邊也逐漸興盛。長年累月的繁忙客流,使得這里到明朝時期就已經(jīng)酒肆店鋪林立,人聲鼎沸,車水馬龍。最繁華時,這里住著幾千戶人家。街上古跡尤多,天府廟、東岳廟、李公廟、神農(nóng)殿……民國時期,淥口甚至還有“小武漢”之稱。(株洲晚報記者 王娜)

作者:向胤蓉
編輯:韻曈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分享到:
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