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命途多舛,卻始終堅持微笑做義工的歐陽利華 記者 張媛/攝
“要帶著笑臉,從他們的角度,耐心地給他們分析橫穿馬路的壞處。”12月5日,說起如何在街頭勸導行人不要橫穿馬路,59歲的歐陽利華與記者分享了自身經(jīng)驗。6年來,她守護在株洲街頭,勸導行人不要橫穿馬路,維護城市清潔,見證了市民素質(zhì)的逐步提高。
自10多歲隨父母來到株洲,歐陽利華在這座城市生活了40多年,說起創(chuàng)文以來的改變,她詼諧地說,“以前穿皮鞋出門,回了家鞋上落滿灰塵,我就說,這明明是‘灰洲’嘛,現(xiàn)在清清爽爽的,才是株洲應有的面貌。”
樂于公益
當義工3年,每個周末堅持上街勸導交通撿垃圾
2008年,歐陽利華還是一名市容環(huán)衛(wèi)監(jiān)督員,從那時開始,她就處處維持城市文明面貌。2011年底,她加入晚報義工聯(lián)后,每個周末都會帶著交通環(huán)保小組10多個人,上街進行文明勸導。3年來,她堅持每周六上午義務服務勸導交通2個多小時。到了周日,她就拿著大塑料袋,在街上撿行人亂丟的垃圾。
交通文明勸導的地點先是在火車站附近,后來轉(zhuǎn)移到中心廣場。歐陽利華說,“那里人流量大,車子也多,最容易給市民帶來示范效應。”多年義工經(jīng)歷,讓她見證了市民素質(zhì)的提高,以及由此帶來的城市變化,“以前,有些人不理解,說我們是吃飽了沒事干,可現(xiàn)在行人會主動在紅燈前停下,司機也會自覺在斑馬線前減速。”前兩年每次能撿五六袋垃圾,“提得手疼”,現(xiàn)在街上垃圾變少,做完義工之后,她還有時間在公園里散散步。
晚報義工聯(lián)社會服務部部長嚴愛平說,除了參與交通勸導與城市環(huán)保,歐陽利華還會積極參加其他的公益活動,“最讓我感動的是,每次活動結(jié)束,她都會主動將所有義工服帶回家洗好,讓我們每次都穿上干凈的義工服。”
樂觀向上
離婚喪子的痛苦沒有磨掉她開朗的心
如何有效地勸導行人?歐陽利華的秘訣是“伸手不打笑臉人”,“要帶著笑臉,從他們的角度,耐心地給他們分析橫穿馬路的壞處。”
可命運似乎很少對她微笑。1982年,歐陽利華因性格不合與丈夫離婚,當時兒子才1歲多。在兒子10歲時,一場車禍又將她唯一的孩子奪走。此后,她一直獨身,老母身體不好,患有心臟病及腦梗,她平時要照料母親的生活起居,每個月還要帶母親去醫(yī)院看病、拿藥。
即便如此,歐陽利華卻保持著一顆開朗的心,樂呵呵地做著義工,“與其想那些不開心的,不如多做點好事,讓自己充實起來”。說起做晚報義工3年來最大的成就感,她說,“看著路上的行人車輛都遵守規(guī)則,我心里就有種說不出來的舒服與驕傲,讓我始終相信自己做的事是有意義的。”(株洲晚報)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