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娭毑,今天想吃什么菜?”如同以往一樣,10月12日,唐春艷跳完舞,徑直來到郗南英家中,聊聊天,問她想吃什么菜后,便回家準備。
16年來,這一幕每天都會重復上演,而她們只是相熟的鄰居。
16年前的“一面之緣”
株洲蘆淞區(qū)龍泉街道荷葉五村一套40平方米的舊磚房,是郗南英的蝸居,屬單位所有。
郗南英今年93歲,22年前老伴過世,她獨居在此,養(yǎng)女由于年事已高不能常來看望。
16年前,徐家橋社區(qū)69歲的退休黨員唐春艷在一次串門時,認識了行動不便的郗南英,從捎日常用品開始,一來二往,唐春艷主動承擔起了照顧老人的責任。從此,郗南英的生活起居,唐春艷每天都要過問。
“她的低保卡在我這,家庭開支都是我負責。”唐春艷說,老伴去世,兒孫長大成人,她和郗南英猶如母女“相依為命”。
房屋內(nèi),面容消瘦的郗南英脊椎變形,只能趴在桌子上,粗糙的手臂上爬滿了一條條蚯蚓似的血管。陪伴她的,只有一臺整日開著的電視機。
“她人好,天天來看我,給我送飯給我洗澡。要沒有她,我就不會有今天。”指著唐春艷,郗南英一個勁地夸獎。
冬天,唐春艷每天過來生好爐子;家里無論什么壞了,她都幫忙聯(lián)系修理;甚至晚上,她都在窗戶外聽聽里面的動靜……
“愛心”在傳遞
為老人洗澡、洗衣……16年如一日風雨無阻,唐春艷義務料理郗南英的日常生活,還經(jīng)常自掏腰包為其買菜買藥。
去年臘月的一天清晨,寒風刺骨,唐春艷怕老人凍著,就早早地去為她生爐子。剛進屋就看到老人因為便秘正痛苦難忍。唐春艷二話不說,頂著雨雪就去醫(yī)院為老人配藥。
偶爾,郗南英覺得菜沒剁碎、飯沒蒸爛或唐春艷來晚了,會抱怨幾句。雖然,唐春艷也會發(fā)點小脾氣,心里卻默默記住老人的要求。
愛心就像流水,流到哪里都會澆出一片綠蔭。在唐春艷的影響下,周圍的鄰居也紛紛行動起來,為郗南英送溫暖,送愛心。
每次家里燉了湯、炒了好菜,鄰居袁壽珍都會給郗南英送一份。逢年過節(jié),還會送點禮品。老人喜歡吃麥片,家中要常備救心丸,鄰居羅鳳旗都記在心里……
如今,郗南英安穩(wěn)幸福地從古稀之年走到耄耋之年,鄰居的敲門聲,成了她每天最溫暖的期盼。
唐春艷說,只要自己身體還好,就會一直照顧她。(株洲日報)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