叫不出熟人的名字、買東西丟三落四、總是忘記銀行卡密碼……家中老人的這些微妙變化,是否讓你覺得奇怪?或許有人覺得這是“老糊涂”了,殊不知,這正是“老年癡呆”的先兆。
9月21日是“世界老年癡呆日”。1910年,這種病被命名為“阿爾茨海默病”。有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目前我國老年性癡呆患者超過700萬,到2040年將達2250萬,我國將成為老年癡呆癥第一大國。
記者近日采訪發(fā)現(xiàn),不少人對“阿爾茨海默病”重視程度明顯不足、患了病不及時就診,甚至有人對患者投去“異樣”的眼神。
患者就診率不到27%
今年72歲的吳奶奶,最近被確診為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。“母親身體一直不錯,兩年前,她開始丟三落四,炒菜多次放鹽、打開煤氣也不知道關(guān)。本以為是人老了,記憶力減退是正常現(xiàn)象,直到有一天,母親出去買菜,卻找不到回家的路了。”吳奶奶的兒子朱先生懊悔地說,早應該對母親的反常行為“上心”。
“別等爸媽忘了家,才懂得關(guān)心。”省直中醫(yī)院神經(jīng)內(nèi)一科主任劉新春提醒,繼心臟病、癌癥、中風之后,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“第四大殺手”。
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,然而,記者采訪發(fā)現(xiàn),大部分人認為,老了有點“傻”很正常,不認為這是疾病。甚至,很多人認為該病類似精神病,羞于啟齒。
“在我國,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就診率不到27%。”劉新春無奈地說。
預防要從中年開始
“患者一般是60歲以上的人群。”劉新春介紹,老年性癡呆癥是老年人常見的神經(jīng)退行性變性疾病之一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發(fā)病率將逐步增高。此外,老年女性比男性癡呆比例更高。同時,有高血壓、糖尿病等癥狀的老人,也會增加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。
劉新春告訴記者,目前,“老年癡呆”還沒有根治的辦法,只能積極預防。他打了個比方:大腦發(fā)生故障的話,很難維修,重要的是前期的保養(yǎng)。
怎樣預防?“阿爾茨海默病”要從中年開始,特別注意以下幾點:一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,積極用腦,適當?shù)剡M行棋牌娛樂就是不錯的選擇;二是要均衡飲食,避免過度喝酒、抽煙;三是要保持樂觀的情緒,多參加社交活動。
孤獨“老小孩”需多方關(guān)注
“每月光吃藥就得花個四五百,更別說請看護的費用了。”劉新春坦言,目前,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護理費用高昂,因為患者前期需要24小時有人盯著,重度時臥床,生活不能自理,需要請護理人員。“在很多偏遠農(nóng)村,由于經(jīng)濟困難,有的家庭就放棄治療,任期發(fā)展。”
阿爾茨海默病的護理是一項長期、繁瑣的工作,從某種意義上說,家人的理解和細致入微的照顧,遠勝過打針吃藥。“他們只是患上了一種再普通不過的病,變成了‘小孩子’。”劉新春說,人都有老去的一天,他希望社會公眾都能向這群孤獨的“老小孩”送去關(guān)愛與尊重。(株洲日報)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- 倡文明新風 世界無車日株洲市民綠色出行
- 株洲:關(guān)注阿爾茨海默病 讓“老小孩”不再孤獨
- 株洲天元區(qū)完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救助機制
- 株洲設22個守望點 “綠色衛(wèi)士”參與保護湘江
- 向不文明旅游說不 株洲國慶重點整治旅游問題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