姐姐陳麗和弟弟陳鋒就坐在床邊開始填寫資助表格,平時也是在這里把作業(yè)寫完。沒有父母在身邊,一切都要靠自己了 記者 張媛/攝
9月,30多位株洲晚報義工“螢火蟲公益助學行動”的成員和愛心人士分組奔赴茶陵、炎陵的貧困生家庭,走訪受資助的學生,給他們帶去了新文具,還有本學期每人500元的助學金。
記者跟隨走訪茶陵貧困生的過程中,深切感受到這些家庭的困苦。希望我們的細微關懷,能讓貧困生們感受到絲絲暖意。
鏡頭1
“不愛笑”的姐弟倆
姐姐陳麗11歲,就讀于茶陵縣火田鎮(zhèn)中心小學。大眼睛,卻常常緊鎖眉頭,瘦瘦的下巴,還有很少會笑的小嘴巴,說話聲音“低到塵埃里”。
弟弟陳鋒8歲,在火田鎮(zhèn)中心小學讀二年級。帥氣的臉龐卻表情嚴肅,不搭理任何人。
自從去年一場車禍,爸爸當場去世,媽媽至今依然在醫(yī)院接受治療。從那時候起,姐姐陳麗就肩負起照顧弟弟的責任。笑,已經(jīng)隨著父親一起埋葬了。
一同被“埋葬”的還有他們原本可以改善的生活條件。沒有桌子,放學后,姐弟倆就在自己的床鋪上做作業(yè)。
還好,有“螢火蟲公益助學行動”的幫助,孩子們沒有放棄學習,學習成績也蠻優(yōu)秀。去年螢火蟲助學組織探尋到姐弟倆,就開始資助他們,每人每個學期500元。
鏡頭2
愛鬧愛笑,8歲的他很堅強
父親2008年被人打傷致死,母親外嫁,跟著奶奶生活,在城西小學讀書,今年8歲的王區(qū)澤臣有一顆堅強的心,記者看到他時,他正在和表哥光著膀子在家里打鬧。“因為家里有表哥一起生活,還算快樂,男孩有人一起瘋,就不容易悲觀。”姑姑偷偷地跟記者說:“只要不提及他的父母,這小子還是蠻堅強的。自從去年有好心人資助他讀書,我的負擔也減輕了點。”
王區(qū)澤臣缺了牙,可是啃起西瓜來速度絕對超過了他表哥。做作業(yè)的速度也是在表哥之上。他的臥室有一個方正的小茶幾,上面堆滿了各種文具和書,那是他做作業(yè)的地方。“不能和表哥在一張桌子上做作業(yè),那樣會互相干擾的。”王區(qū)澤臣笑呵呵地說。
鏡頭3
餐桌當書桌,你一邊,我一邊
10歲的謝桉景和14歲的譚世佳姐妹跟著母親生活,父親已去世多年。每天下午放學的時候,母親還在縣城幫別人站柜臺,姐妹倆就乖乖地寫作業(yè)。做作業(yè)的桌子是吃飯的餐桌。一人一邊,互不干涉,可是作為妹妹的謝桉景不安分,總會干擾姐姐做作業(yè)的進度。譚世佳作為姐姐的威信還是存在的,一個眼神,就讓謝桉景安靜了。
【愛心數(shù)字】
本月以來,362名孩子受益“螢火蟲”行動
9月,株洲晚報義工“螢火蟲公益助學行動”的成員和愛心人士相繼走訪了株洲各個縣市區(qū),給貧困孩子送去愛心款21.3萬元,惠及129個學校,受益的孩子有362名。“每人每期500或1000元,只要困境未緩解,孩子在初中畢業(yè)前將一直得到幫助。”螢火蟲公益助學行動項目的負責人李玨舟說:“我們要一直做下去,幫助那些孩子,讓他們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。”
編輯:向胤蓉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