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連日來的高溫酷暑,使整個株洲猶如一個大蒸籠。當(dāng)我們匆匆穿過熱浪,一頭扎進房子里躲避太陽時,仍有一群人,他們?yōu)榱松妫爸崾钤诠さ厣蠐]汗奮戰(zhàn)。正是他們付出的艱辛和汗水,帶來了一條條道路開通,一棟棟高樓封頂,讓株洲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,我們叫不出他們的名字,但并不妨礙我們給予他們尊敬和關(guān)注。

上工沒有假期 只看天氣
2011年,周樂平跟著另一個工頭來到株洲,負(fù)責(zé)神農(nóng)大劇院及周邊基礎(chǔ)設(shè)施的建設(shè),這一干就是3年。
20日下午2點30分,周樂平睜開了眼睛,在床上迷糊了一會兒,“掙扎”著起了身,外面的陽光有些刺痛,天氣預(yù)報稱當(dāng)天是株洲入夏以來氣溫最高的一天。雖然這早已見怪不怪,但對于在烈日下工作一整天的周樂平來說仍是不小的考驗。
下午3點,周樂平準(zhǔn)時出現(xiàn)在了正在修建的長江南路上,黝黑的皮膚讓人走近才能看見他的臉,目前他和幾名工友負(fù)責(zé)這條道路的路邊磚鋪設(shè)。他上身穿著一件印有“中國建筑”的工作服,腳下穿的是解放鞋,常年如此。周樂平說,“鞋子和衣服不僅便宜,還耐磨,在工地?fù)p壞弄臟了也不會心疼。”
剛把工具清理好,周樂平的衣服就已被汗水濕透,此后一整天都沒干過。由于附近沒有廁所,周樂平很少喝水,“實在憋不住了也只能找個沒人的地方解決,”他有些尷尬地說。

周樂平話語不多,但干活很吃苦。在和記者談話時,他手中的活從不停止:澆上水泥把路基鋪平,然后借助尺子和水平儀確保沒有誤差,再把路邊磚抬放上去,如此的重復(fù)著……
記者想幫忙把磚抬上去,卻發(fā)現(xiàn)完全搬不動。周樂平笑了笑說,“這一塊磚有120斤,我們習(xí)慣了苦力活才能一個人搬動,而且還需要一定的技巧。”
下午4點,汗水從周樂平的身子蔓延到了頭上,不時有汗滴從安全帽里滴落。“夏天是我們最辛苦的季節(jié),但習(xí)慣了也還好,我們最討厭的是冬春的雨雪天氣。”周樂平說,“我們的工錢是按天算的,春季多雨,一個月開不了幾天工,冬天下雪寒冷時,也不能開工。賺不到什么錢。”也因為如此,周樂平上工從來沒有假期,只看天氣。
晚上7點半,周樂平才收拾工具,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了工頭給他和工友租住的民房。晚飯之后,周樂平洗漱完躺在床上,屋子里沒有電視,只能聽收音機,故事說書以及一些健康廣告宣傳都是他喜歡的節(jié)目。
沒多久,一身疲累的周樂平就進入了夢鄉(xiāng)。

編輯:瓏穹
來源:株洲文明網(wǎng)

